湖北省荊州市沙市造紙廠視國家“一控雙達標”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為兒戲,兩次接到當地環保部門的停產治理通知后還將污水直排到長江里———
近日,中華環保世紀行“保護長江生命河”記者團在長江沿岸采訪時發現,一些“一控雙達標”未能到期完成而被下達了停產治理的污染企業,因受利益驅動,未經達標治理便偷偷擅自開工。記者團在湖北省荊州市親歷了一次與一家被兩次下達停產治理通知書的造紙廠的“捉迷藏”游戲。
6月27日,記者團一到湖北境內,便接到群眾舉報,反映荊州市沙市造紙廠的生產廢水未經治理便排入長江,直接危害到位于造紙廠下游的一個自來水廠取水口的水質安全。當天下午,記者團來到緊臨長江的沙市造紙廠。見到記者來訪,郭廠長熱情地介紹了廠里的情況。這個廠是1958年投產建設的,年產1.2萬噸紙漿。因為工藝設備落后,在“一控雙達標”限期治理中廢水一直未能達標排放,去年以來先后被市環保局兩次下達了停產治理通知書。爾后,一直沒有開工,工人們也都放假在家。當記者來到靜悄悄的廠區實地察看時,便發現了種種與郭廠長所說不同的跡象。有跡象表明,該廠并沒有真正停產。然而,面對記者的諸多疑問,郭廠長仍然堅持他的說法,陪同我們前往的市環保監測總站的一名工作人員也證明,這個廠停了半年了。他們經常不定期到廠里檢查,沒有發現這個廠在生產。
7月6日,記者團結束在武漢市的采訪,前往宜昌途中,再次來到荊州市沙市區,遠遠地就看見造紙廠的大煙囪在冒著白煙。記者首先來到了造紙廠院墻后面的排污口。只見幾十米寬的排污口正向外涌著廢水,一股臭味撲面而來。一名工人站在旁邊用工具撈著其中的粗纖維及周圍的白沫沫。而這些未經任何處理的污水,經過一條管子,全部注入了長江。污水立即將長江水染成了一片片令人作嘔的黑黃色,旁邊泛起一堆堆發黃的泡沫與垃圾混在一起飄浮在江面上。附近還停泊著幾艘向廠里供應造紙原料蘆葦的運輸船。廠里知道記者又殺了回馬槍,排污口的污水突然停止了排放。記者立刻走進了工廠,雖看到車間里幾乎又是空無一人,但仍燃燒著的鍋爐、散發著熱氣的機器、成捆的漿板、剛剛被換掉還帶著體溫的工作服都歷歷在目,種種跡象都表明剛剛還在生產。該廠負責生產的副廠長王啟年告訴記者,這幾天開工是為了把一些留下的原料用完,避免浪費。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他不得不承認,雖然被下達了停產治理通知書,但廠里六百多個職工、二百多個退休職工在等米下鍋,為了保證工人的收入,廠里一直在斷斷續續地生產。當記者問王副廠長,知不知道直接向長江排放污染成分極高的造紙污水會對長江,尤其是荊州市民的引用水造成危害時,王副廠長無奈地說:“我也喝這個水!
隨后記者采訪了荊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劉春明。劉副局長表示,對沙市造紙廠抗拒環保執法的行為將依法嚴厲查處。(2001.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