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徐州市調整紙業產品結構控制污染
2002-08-06 中國環境報
  工人掄著大錘砸向蒸草池、沖擊鉆轟鳴著沖向化學制漿池、有的造紙廠偌大的廠房內已經空空蕩蕩———這是記者日前隨江蘇省徐州市政府造紙企業產品結構調整控制污染督察組在造紙企業看到的一個個鏡頭。 

  一 

  造紙在徐州乃至蘇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行業。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憑借著當地豐富的麥草、石灰等資源,以麥草制漿為特征的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在徐州市大量涌現。這些企業在鄉鎮企業發展初期的確做出過貢獻,但是它們大多水平低、規模小且產品結構不合理,給京杭運河水系帶來了嚴重的污染,曾經一度導致徐州飲用水源告急。 

  據徐州市環保局局長宋慶啟介紹,1996年,在依法關!笆逍 逼髽I時,徐州市曾采取果斷措施,一舉關閉了94家年產量在5000噸以下的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削減化學需氧量3.4萬噸;1997年,在淮河流域水污染源達標排放攻堅戰中,又對51家造紙企業實施了限期治理,并基本實現了達標排放。其中,有5家造紙企業因沒有完成治理任務而被關停,全市化學需氧量削減了50%。然而,由于部分達標企業出現污染反彈,也曾使市區飲用水一度告急。1999年9月,徐州市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運河沿岸25家造紙廠實施停產治理;進入2000年,徐州市在鞏固達標排放工作中又投資4500萬元,對35家重點造紙企業的治理設施實行了“再提高工程”,并在重點企業建立了自動監控系統。 

  通過對造紙企業的關停與治理,徐州市在削減水污染負荷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與1995年相比,全市工業廢水排放量削減了68%,化學需氧量削減了77%,京杭運河斷面水質的高錳酸鹽指數已由1995年的每升18.1毫克,下降到了目前的7.6毫克。 

  二 

  多年的治污實踐證明,面對粗放型工業結構與污染嚴重的造紙企業,單靠“治”來維持穩定達標排放遠遠不能解決問題。過去,那些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大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蠅頭小利,隨著造紙市場的激烈競爭,尤其是造紙企業在套上達標排放的“籠頭”之后,就已經陷入了無利保本甚至虧損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造紙企業的穩定達標排放也就大打折扣,設施停運和偷排污水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使得環境管理走入了“治理達標→設施停運、偷排→環保處罰→再治理”這樣一個怪圈。 

  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動工的日期漸漸臨近,擺在徐州市面前的一個緊迫的問題是:治理化學制漿造紙企業結構性污染的路該怎么走? 

  面對現實,徐州市環保局專門組成調查小組,分赴浙江、廣東、山東等地進行調研,根據造紙企業的污染現狀,提出了大力調整造紙原料和產品結構的工作思路。這一想法得到了徐州市市委書記何權和市長潘永和的充分肯定。 

  徐州市政府果斷作出決定,對全市38家化學制漿造紙企業采取“關停一批、改造一批、提高一批”的措施,要求今年6月底前,對未按照市政府要求完成污染治理改造任務、嚴重超標排污、目前仍以化學制漿進行生產的銅山縣天齊造紙廠等9家造紙企業實施關閉;對生產規模在兩萬噸以下、污染治理改造工程未經環保部門驗收的銅山縣大許新建造紙廠等14家造紙企業的化學制漿生產設施進行拆除;今年7月底前,淘汰賈汪建平造紙廠等15家化學制漿生產企業的所有1092型落后紙機,2003年6月底前淘汰1575型紙機。

  實施關閉的造紙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斷水、斷電、拆除主要生產設備、清除原材料、吊銷工商營業執照;實施關;瘜W制漿生產線的造紙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拆除化學制漿生產設備,清除化學原材料;淘汰落后紙機的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拆除屬于淘汰范圍的紙機。逾期未按照規定實施關閉、關停和拆除紙機的,由當地人民政府依法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三 

  為貫徹落實徐州市政府《關于調整造紙企業產品結構控制污染的通知》精神,將全市造紙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控制污染工作落到實處,提高造紙行業的科技含量、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削減排污總量。今年,徐州市政府把造紙企業產品結構調整作為徐州市經濟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全市紙業產品結構調整、控制污染動員大會。把徐州市監察部門列為領導小組成員,加強了紙業產品結構調整工作的監督和行政監察力度。 

  根據徐州市政府的決定,造紙企業比較密集的銅山縣、賈汪區、九里區等地,分別成立了相應的工作小組,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和目標。黨政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分管領導親自坐陣,市、縣(區)兩級環保部門全力以赴,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形成了大兵壓境之勢。 

  從這次督察的情況來看,銅山縣天齊造紙廠等9家屬于運河沿岸被關閉的造紙企業,大多數已按照規定實施了斷水、斷電、拆除主要生產設備、清除原材料、吊銷工商營業執照等措施,基本上達到了市政府的要求。14家生產規模在兩萬噸以下的化學制漿造紙企業,也大部分按照要求基本拆除了蒸草池、蒸汽管路等生產設備,清除了化學制漿原材料。但是,檢查中也發現,少數鎮、村和企業對造紙企業產品結構調整、控制污染工作認識還不到位,落實措施不力;少數企業只把蒸草池砸開一個豁口,而仍保留著其他蒸草設備,抱有一定的僥幸心理。對此,市政府督察組明確表示,對政令不通、執行不力、瀆職失職等行為,要追究相關領導人和當事人的責任。 

  據了解,調整紙業產品結構之后,從宏觀上看,預計今年底全市造紙年產量將達到100萬噸。環保部門今后將不再批準兩萬噸以下規模的造紙項目;另外,大部分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將采用廢紙漿生產工藝造紙,這不僅可以擴大生產規模,而且還能夠提高紙產品質量。從環保角度來看,通過一系列調整化學制漿造紙企業產品結構的有力措施,到2005年末,全市造紙企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將在2001年的基礎上削減50%。 

  經過幾輪與結構性污染的不懈抗爭后,徐州市的造紙企業已經由原來的148家減少到目前的47家,其中9家已改為廢紙制漿造紙,38家仍為化學制漿造紙,F全市年造紙規模為82萬噸,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而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仍占全市總量的60%強。這不僅嚴重制約著徐州市造紙行業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而且也成為高懸在徐州市飲用水源上方的一柄利劍,同時,對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實施也將構成嚴重威脅。 

  進一步淘汰低水平、小規模、重污染的造紙企業和設備,走規;⒐澕s化、清潔化的造紙業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編后  長期以來,造紙業污染治理一直頗令各地政府頭痛,其中,低水平、小規模、重污染的“小造紙”可以稱得上是痛中之痛了。近年來,各地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關停了一大批“小造紙”,有些地方甚至將關停的標準提高到年產量5萬噸以下,這些措施對削減造紙業污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以徐州為例,通過關停“小造紙”和調整紙業產品結構,在生產總規模有所擴大的基礎上,使污染總水平有了較為明顯的下降。應該說,這一方向值得肯定。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解決造紙業污染問題的關鍵手段是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和生產技術升級換代。誠然,調整必然會伴隨著陣痛,但只有重新審視造紙企業的真實成本與收益,包括環境方面的損益,下決心提高技術含量,走高水平、大規模、輕污染的集約化發展道路,才能真正迎來造紙業的春天。 


所屬專題:
中國紙業與污染  
相關報道:
寧夏造紙業規模小污染嚴重 亟待擺脫困境
解振華: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 實現環境與經濟雙贏
江西省九江虎山造紙廠嚴重污染環境
陜西通報十大環境污染問題查處結果 小造紙占三起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