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大肆排污的造紙廠竟等待“驗收”
2002-07-23 新華社
    泛著泡沫的醬黃色廢水順著排污暗渠滾滾而下,它的源頭是一家規模不小的造紙廠。記者近日在西安市未央區東北梁村,看到當地頗有名氣的蔡倫造紙廠,一邊嚴重排污,一邊火熱生產。附近的群眾說,這家企業偷偷排污已經許多年了,而當地的環保人員則說,這家企業已經多次檢查排污均達標,正等待驗收。

    明修便道,暗排廢水

    西安市有100多家造紙企業,40多家分布在未央區,蔡倫造紙廠是區內規模最大的一家。未央區環保局介紹說,“蔡倫”年產量在5萬噸以上。

    記者來到蔡倫造紙廠背后,看到一條約2米多寬的渠道從村子的玉米田間穿過!斑@原是灌溉渠,后來變成造紙廠的排污渠了。”一對正在地里鋤草的夫婦說,“污水流了十幾年了,聽說有人管,但總是管不了,對周圍農田污染得很厲害,用這水澆地,小一點的莊稼就被‘燒’死了!

    這渾濁的污水是從一條水泥管道里流出來的,水流很大,沖進水渠時激起大量的泡沫,發出刺鼻的惡臭。渠中間設了道網,簡單過濾了垃圾和泡沫。

    農婦還向記者介紹,檢查組經常來檢查,但只到廠里看,從不到村子里來。每次檢查,廠里就會擺出個樣子,開動設備處理廢水,等檢查的人一走,機器就關掉了。前段時間檢查得緊,機器就多開了幾天,渠里的水也干凈點了。我們趁這會兒才澆了幾塊地,F在又不行了。記者看到,一塊澆過污水的玉米地里,地表凝結了一層紙漿膜,用手可以輕輕揭起。

    據了解,幾年前蔡倫廠曾給村子里修了條路,方便了群眾進出。但這個村的村民說,修路的真正目的是要把排污渠遮蓋起來。記者循著排污管望去,一條一公里多長的水泥路伸向“蔡倫”造紙廠的污水處理廠,水泥路面高出兩邊許多,高出部分的兩側很奇怪地用紅磚嚴嚴實實地砌住了。污水處理廠大門緊閉,透過鐵柵欄門記者看到,墻上寫著幾個大字“凈化環境  造福人類”。

    此時恰逢一位老人推著自行車經過,記者上前打問,水污染成這樣,為什么沒人向上反映?老人說,反映過,沒用。還指著蔡倫污水處理廠氣憤地說:這也是個聾子的耳朵——擺設!

    有處理設備就算達標嗎?

    記者電話詢問未央區環保局環境監理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前段時間剛剛檢查完蔡倫造紙廠。從檢查情況看,處理后的污水各項指標都合格,這家企業現在正等著驗收。“蔡倫”建有專門的污水處理廠,生產后的廢水通過污水處理廠總排污口排出,我們檢查過多次,都達標。他還說,這家企業經常進行自我檢測,化驗污水處理后的成分,也都是合格的。

    這位監理人員說,蔡倫造紙廠采用的是化學制漿工藝,廢水處理起來難度比較大。如果不處理,肯定不達標。記者走訪了陜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這里的專家對記者說,化學制漿工藝產生的廢水,其中的有害物質很多是肉眼看不到的,檢測起來也很復雜,花費也大,最基本的檢測項目就有5個。即使是沒有泡沫,水色發黃、有剌鼻味,其中肯定就有有害物質。

    據了解,西安市到目前為止,只對國有大型造紙企業安裝了環保監控系統,蔡倫造紙廠屬于鄉鎮企業,排污情況主要依靠檢查組的不定期檢查和企業自查完成。有沒有排污,主要由檢查時的結果來定。

    一位為一家小造紙廠做飯的農婦頗為了解其中的奧妙,她對記者說:“我接觸造紙廠多年了,里面唬弄人的名堂多著呢。許多造紙廠都有除污設備,但大部分時間都歇著。檢查的人來了就打開一會,檢查得緊,開得時間就長一點。我做飯的那個廠專門建了兩個七八米長的水泥池子,檢查的人來了就從別處放進來清水,說這是處理后的水!薄罢f啥‘自查’哩,真假更說不來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環保專家告訴記者,按照治理標準,造紙廠處理后的廢水應當是清水,可直接使用,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清水”的標準被大打折扣,即使這樣,未央區也沒有幾家能達到。有了環保設備不等于環保達標。

    環保標準這條線該從哪劃

    一位長期在企業檢查環保問題的工作人員透露,目前西安仍在生產的不少造紙廠沒有環保設備,還有一些企業使用除污能力不夠的小型設備,生產規模和除污能力不匹配。蔡倫造紙廠還算是好的,起碼有一整套處理設備!拔覀円蟠笠稽c的造紙廠都要上環保設備,但是不少上是上了,還是偷偷排污。這些企業分布面廣,我們根本忙不過來?偛荒芴焯於自谄髽I里!”

    據了解,位于未央區北部的渭河,近年來污染程度不斷加劇,所有監測水面污染指標都很高,陜西省環境監測部門長期監測結果表明,水源的工業污染80%以上來自造紙廠。另據了解,個別基層環保單位和人員以罰款為目的,交點錢就能過關,導致一些造紙廠的污染行為長期得不到遏制。

    陜西省一位環保專家介紹,對于規模較大的造紙廠,要達到環保標準,環保設備的投入一般應占到全套設備投入的20%以上,而小造紙廠如果要達標,環保設備和生產設備投入接近1:1。而實際運行起來,處理一噸污水的直接費用約為40元左右,消耗的電、工人工錢等費用還不包括在內。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不少企業選擇了在處理措施上打折扣甚至搞“貓膩”來降低生產成本。

    國家明令要求,年產量在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廠必須關停取締。但一些基層環境執法人員干脆將這個標準作為環保的執行標準,企業產量上了規模,環保監督就放松了。

    專家指出,對于環境執法人員和執法單位來說,環保標準這條線不是一條產量線;效益也不能簡單以企業的利潤來算,以污染環境為代價取得一些利潤,國家往往要投入成倍的錢再去治理環境,這樣的企業不管規模大小、盈利多少,都應該被看作是“虧損”。


所屬專題:
中國紙業與污染  
相關報道:
華東鎮紙制品廠我行我素排污 擅自生產至今
河南新鄉再度關閉77家排污嚴重的造紙廠
陜西嚴查小造紙污染 要對排污企業進行"六查"
不顧湖北省政府“關閉令”馬店造紙廠仍在排污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