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再生紙使用需要眾人拾柴


  據有關資料顯示,北京市每年產生廢紙110萬噸,實際回收利用僅10萬噸,利用率不足10%,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廢紙回收利用率高達60%以上。作為用紙大戶的出版業,在這方面是不是可以做個表率?

再生紙是一種以廢紙為原料,經過分選、凈化、打漿、抄造等十幾道工序生產出來的紙張,它并不影響辦公、學習的正常使用,并且有利于保護視力健康。在全世界日益提倡環保思想的今天,使用再生紙是一個深得人心的舉措。中國出版界作為用紙大戶,是再生紙青睞的好搭檔,而讓出版物走近再生紙也是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必由之路。近期已有一些出版社、雜志社及學校印刷廠作為“吃螃蟹”的先行者使用了再生紙,為中國的出版界送出了第一批由國產再生紙印刷的綠色讀物,受到了讀者和環保人士的歡迎。 同心出版社與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合作出版的《兒童環保行為規范》是率先使用再生紙印刷的書籍,已向北京市900多所小學發放,他們還將出版一本名為《綠色社區建設實務》的再生紙書籍。此外也有許多出版社表示愿意嘗試。有關人士認為,作為一種環保觀念,使用再生紙在未來將會形成一種潮流,一種趨勢。

北京造紙七廠的工程師許震先生介紹說,他們廠生產的再生紙12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所采用的原料也全部都是辦公用紙而非生活用紙,并且經過高溫消毒,所以安全可靠。從外觀上,非專業人士想區別出再生紙與普通紙印制的圖書,恐怕還有些困難。為標明清楚,有的出版者巧妙地在綠色書籍的封底印上再生紙的標志(即3個循環的小箭頭),并印上“本書由再生紙印制”。吉林的《環境與少年》雜志更是獨出心裁,在每頁標注環?谔枺瑯嗣麟s志的紙張原料。這樣既宣傳了環保觀念,又讓人們在認識再生紙的同時樹立了良好的公眾形象。但是這種節約能源、利國利民的環保紙,它的市場需求卻遠遠低于其生產能力。北京造紙七廠是全國唯一生產再生紙的廠家,據該廠許工介紹,他們廠一年有生產2萬噸再生紙的能力,可現在市場的需求量只有200噸。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綠天使工程的總負責人臧瑋,就再生紙在出版界使用所遇到的阻力談了一些看法,她認為再生紙作為一個新品種,目前缺乏廣泛的宣傳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一些本身就從事環保事業的機構、環保媒體也沒有率先使用,因此很難產生什么影響。對一些出版社來說,打破原有的購紙渠道而采用再生紙,也需要一個過程。

當然,再生紙也還有一些自身不完善的地方。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的編輯王志淵就他們出版的第一本再生紙圖書《想念綠色》介紹說,此書由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的依瑪先生編寫,面市6000冊已銷了5000冊,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紙張的質量還是有一些缺陷,比如色澤要暗一些。由于是舊紙張打出的紙漿,纖維要短一些,所以紙張的韌性相對也差一些。另外在價格上也不占優勢,《環境與少年》在今年的第一期采用了國產再生紙印刷,由于雜志社在吉林市,所用的紙張都是從北京運過去的。該社主編趙清文先生說,使用再生紙使雜志每本造價比以前的高出2毛錢,這其中包括運輸的費用,紙張的差價,以及采用雙面膠版印刷的費用。但他又表示,考慮到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在未來很有前景,所以現在做一些犧牲也是必要的,并且這種犧牲在長遠的環保事業角度看是會有回報的,因此不但要自己用還要倡議別人用。

再生紙的價格介于進口木漿紙和國產木漿紙之間,平均每噸再生紙比國產木漿紙貴一千元。在質量方面也確實有表面粉塵過重、紙張不夠白的缺陷。但是這些并非是受原料的局限,而是生產技術、機器、工藝上有待提高和完善。其實價格、銷售數量與紙質、技術、生產局限恰好是一個循環,如果起步時的生產技術薄弱、缺乏扶持、發售區域有限,勢必會導致再生紙價格較高,使用者較少,其發展也會因此而緩慢。再生紙在中國還是一個步履蹣跚的小孩子,正是需要多方扶持、培養的時候,給予更多的關心與協助才能讓它迅速成長、成熟。

據了解,目前國內與國外的廢紙利用率反差很大,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紙張消費量每年約3500萬噸,以廢棄三分之一計算,每年可回收利用的廢紙達千萬噸以上,但實際回收利用率并不高。以北京市為例,每年產生廢紙110萬噸,實際回收利用僅10萬噸,利用率不足10%,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廢紙回收利用率高達60%以上。國內再生紙的一些大批量用戶也是外資企業,由此可見我們的環保觀念和步伐還是慢了一些。

在了解了國產再生紙的性能和使用現狀后,記者不禁想到,為了擴大它的知名度和使用率,能不能從比較合適它的出版物入手,比如一些使用率較低、紙張效果要求不是很高的書籍,此外報紙、雜志這類時效性強而收藏價值較低的出版物也適合使用再生紙。隨著再生紙的日益推廣,質量、工藝勢必會得到完善,適用面也會得到進一步擴展。 同心社的總編齊穎女士對增加再生紙在出版界的使用談了她的想法。她認為這件事要做好需要三方面的努力,首先是國家政府部門應該支持和鼓勵出版界的這種公益行為,而媒體則需要大力呼吁和提倡;二是一些出書比較頻繁的大型出版社應該積極參與進來,這無論是對樹立自身形象、提高企業知名度,還是為環保作貢獻都是有好處的;三是離不開讀者的關注,如果人人都能樹立一種環保觀念,甚至多花一點錢支持這個事業,大家得到的回報將遠遠超過金錢上的計算。


《中華讀書報》 2001年2月21日


相關報道: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