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意識引來“再生紙”升溫
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近來北京的大街小巷又新添了一種從沒有過的服務窗口:再生紙兌換點。據了解,目前在宣武區就有儒福里、德源胡同、手帕口北街、宣武門西大街和四平園垃圾樓等5個環保再生紙兌換點,酒仙橋、西四和海淀也悄然出現了這種“以紙易紙”的新網點。市商委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在全市各個街道、居委會設立這樣的兌換點,讓大家都能參與這項利國利己的環保活動。
近幾個月,“再生紙”在京城不斷升溫:5月,再生紙進入北京辦公用紙市場。7月,北京市環保局率先采用再生紙辦公。隨后,西城、東城、朝陽等區政府機關相繼出臺使用辦公再生紙的規定,北京一輕工業總公司也在全系統40多家單位中全部改為再生紙,北京市市委辦公。從8月開始,北京市奧申委各部門所用辦公用紙全面推廣使用再生紙辦公。從8月開始,北京市奧申委各部門所用辦公用紙全部改為再生紙,北京市市委書記、市長及副市長的名片也全部采用再生紙印刷,每張名片上還印有環保標志。9月初,西城區孝友小學、柳蔭街小學等學校學生用上了再生紙作業本。年底,國家郵政總局正式發行的2001年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中的12枚普通型明信片的紙張,首次采用了環保再生紙。
廢紙收不上來有時還要進口
目前,本市惟一的再生紙生產廠家造紙七廠已具備年產6.4萬噸再生紙的能力,其中辦公用再生紙年產2萬噸,這就相當于保護了52萬棵大樹,或者增加5200畝森林。
隨著市場的逐步打開,原料問題日益凸現出來。因為不是所有廢紙都能用來“再生”,再生辦公用紙的原料,只是那些用木漿制造的較高檔紙,如復印紙、膠版書刊及裝訂用紙等。但由于國有回收業萎縮,個體回收缺乏規范管理,使廢紙不能科學地分類回收,更談不上最有效的再利用。絕大多數運到外地造紙廠制成衛生紙、硬紙板等低檔次再生品,以至于廠家還要從國外進口廢紙。原料問題不解決,再生紙事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將遇到極大的阻礙。本市能生產再生復印紙、再生打印紙等高檔再生紙的僅造紙七廠一家,且地處遠郊,盡管他們在城區設立了銷售點,方便單位及居民個人廢紙回收。但許多單位或個人提出的首要條件就是“廠家負責上門運輸”,然而,北京市大卡車在城市限行。造紙七廠目前只能靠5輛小面包車日夜奔忙,很多機關團體單位的廢紙運輸都要排隊等候。況且生產廠家自己出人從事廢紙回收工作,而且進行的是以原料換產品的簡單交換,似乎不是市場經濟下的正,F象。
多家單位簽約再生紙“口糧”有望
令人欣慰的是,垃圾回收體系初步完善的宣武區環衛局已與造紙七廠接觸,商談廠家到其分選站進廢紙的合作事宜;海淀區回收公司每月回收廢紙近400噸,他們正與造紙七廠洽談,今后定期將回收的廢紙送往廠家。另外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北京中兆信息服務中心與北京造紙七廠也達成了在全國新聞出版行業內回收廢舊書報刊紙的銷售、兌換再生紙業務的協議,北京造紙七廠授權北京中兆信息服務中心為北京地區新聞出版行業的惟一代理機構?磥,家無隔夜糧的“再生紙”,離溫飽的日子不遠了。
2001年01月13日 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