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新聞頻道 >專題報道> 正文


我國紙及紙板趨于進口下降出口的態勢將延續
2002-06-03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紙及紙板進口不足百萬噸,1999年達到了創紀錄的650萬噸。近一兩年,在國內消費需求繼續增長的情況下,紙及紙板進口出現了不升反跌的勢頭,年均降幅在7%左右,而同期的出口卻有較大的增長。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盡管今后幾年關稅還會下調,但進口下降出口增加的態勢將延續。 

    外商繼續加大在我國造紙業的投資,決定了進口紙及紙板總體呈下降趨勢。隨著外商紛紛在我國設廠,進口紙在質量上的優勢已不存在,加之品牌繁雜、進口周期長,供貨時間及服務也難以滿足國內用戶的要求,因此在近兩年的競爭中,進口紙及紙板受到較大沖擊。

    2000年,國內造紙工業主要產品市場需求缺口為525萬噸;2001年,隨著一些外商投資項目的投產,這一數字降為483萬噸。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外商向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提出“在中國獨資生產高檔紙品”的申請或意向,項目達10余個,且規模都在30萬噸能上能下。如果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國內高檔紙產能將增加500萬噸左右。而目前進口量大的主要就是國內短缺的高檔產品,如高強瓦楞原紙、無機物涂布紙等。 

    中國輕工產品進出口總公司一位專業人士介紹說,由于當前進口紙貿易利潤很低,他們已將主要業務轉向國內貿易。美國CNG紙業公司代理商稱,該公司已開始從事中國紙品的出口業務。在某些品種上,中國紙品是有相當競爭力的,如APP在我國生產的紙雖然價格高于韓國同類產品,但仍以高品質打入了美國市場。他認為未來中國紙及紙板的出口會不斷提升,進口紙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會逐漸被外資廠的產品所替代。 

    滿足國內需求是我國進口紙及紙板的決定性因素,關稅下調難以便進口紙形成突出的價格優勢。專家指出,導致我國大量進口紙及紙板的主因是國內生產無法需求,而價格只是次要因素。目前外資紙廠在國內生產的產品以及國內企業通過引進技術和對原有技術改造后生產的產品,均可與進口紙媲美,僅憑價格上的微弱優勢,后者已很難擴大甚至保住現有市場,近兩年的情況基本證實了這點。 

    應該說目前進口紙如剔除關稅因素在價格上還是有優勢的。如韓國銅版紙現在加上15%的關稅,其價格仍與外資廠的產品持平。但關稅的削減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就給國內企業以充分的時間來降低成本。很多在我國實現本土化生產的大型外資企業,從一開始就確立了長遠的發展目標,不僅項目起點高,而且從源頭-造林做起。

    據了解,印尼APP控股的金東紙業;在海南和兩廣地區種植了10萬公頃速生豐產林,目前正籌劃在江蘇營造4萬公頃林地,并建設20萬噸的制漿廠;新加超亞洲紙業有限公司在廣東韶關、清遠兩地的營林面積約2.4萬公頃;泰國順和成集團在廣東汕尾興建苗圃場40公頃,完成造林近5300公頃;泰國金灘投資公司在廣東臺山興建了約6700公頃人工林。有跡象顯示,在外資造林較集中的廣東,建立制漿廠很可能成為外商投資的新趨勢。這些企業形成林紙一體化規模生產后,其原料成本可望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此外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國內的投資環境無疑會大為改善,這將進一步降低外商投資企業的風險和成本 。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在外資廠的產品與進口紙之間的價格競爭中前者優勢和潛力更為明顯。 

    據預測,到2005年,我國紙及紙板的消費總量將達到5000萬噸;谑袌鲂枨缶薮蟮恼T惑,以及繞過反傾銷壁壘的需要,外國紙業巨頭的經營戰略開始由貿易出口為主,轉向到我國投資建廠,這將延續國內紙及紙板市場進口下降出口增加的態勢,雖然受關稅下調的影響,其間可能會有反復,但總體趨勢難以逆轉。 

所屬專題:
前進中的中國紙業  
相關報道:
歐盟欲對美國紙及紙板征收30%額外關稅
2001年1月-12月中國紙及紙板進口量統計表
紙漿、廢紙和有關紙及紙板產銷趨勢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