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市場需求、巨大的進口數量、巨大的外商和民間投資,我國紙業發展正成為世界同行關注的焦點。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幾年我國紙業發展形勢將發生重大變化。
據中國造紙協會提供的資料,2001年我國造紙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為3200萬噸,而實際市場消費量達到3683萬噸。為彌補缺口,當年我國進口紙及紙板558.67萬噸、紙漿490.38萬噸、廢紙641.91萬噸,用匯近58億美元,用匯總額僅次于石油和鋼材。據測算,到2005年,國內紙及紙板的消費總量將達到5000萬噸。
在我國逐步兌現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同時,國際漿紙業的“巨頭”們也一直在密切關注著中國巨大的紙業市場。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我國紙業發展形勢將隨之發生重大變化。
進口紙品的大量涌人將使國內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1999年以來,來自韓國、日本等國的銅版紙以低價傾銷的方式爭奪我國市場,曾使國內企業的銅版紙價格由每噸9000多元—路下滑到6000元以下。今年我國各種紙張產品的平均關稅已由原來的15.2%降為9.7%,以后還將逐年減讓。到2006年7月1日,紙張產品的最高稅率也只有7.5%,最低的為2%,國內企業的受沖擊面將達到50%—60%。屆時,相當一部分企業將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有的企業將破產倒閉。
全球跨國公司的資本和技術將進一步向我國轉移!熬盼濉逼陂g,外商在江蘇、浙江、廣東等地新建的幾個大型獨資、合資項目,投資額就達200億元,且定位均在高端產品。隨著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世界造紙工業正在進行新一輪結構調整,許多大公司的經營戰略由以貿易出口為主轉向到國外投資建廠。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外商向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提出申請或意向,要求在我國獨資生產高檔紙品,項目達十余個,且規模都在30萬噸以上,符合3月11日國務院批準發布的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要求。如果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國內高檔紙產能將增加500萬噸左右。傳統企業尤其是生產中高檔紙品的企業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形勢,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迫在眉睫。
紙業競爭的焦點將逐步向原料林基地延伸。為打破用材不造林、林紙分離的管理體制,去年3月國家發布了《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材基地建設的若于意見》,建立起林紙一體化發展新機制,相關配套優惠政策也在加緊研究制定,13個林紙一體化項目已被列入首批實施計劃,總投資約176億元,在落實《意見》的過程中,一批受國家重點支持的,掌握原料的企業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一批擁有林基地的造紙企業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行業的集約度將大幅提高。規模大型化、企業組織國際化,正在成為制漿造紙企業新的發展趨勢,這一趨勢必將引發新的兼并重組熱潮;使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首先是小企業將被淘汰出局,2萬噸以下的以草漿為原料的造紙企業將陸續被關閉;其次是外商將提高在華企業的集約度,使國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變得更加狹窄;第三是行業內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將吸引資本的注意力,一系列兼并重組將行業集約度進一步提高;第四是在產權結構調整過程中大量民營資本將涌入這一行業,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將速度形成,國有企業數量則會逐步減少。
業內人士認為,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造紙行業開始全面邁向現代化和國際化,行業的競爭的焦點將主要集中在資本、資源、人才、技術和行銷服務等方面。隨著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我國最終將由造紙大國走向造紙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