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2001年全國造紙行業仍保持比較平穩的發展,預計紙及紙板的全國總產量在3275萬噸左右,比2000年的3090萬噸增長6%左右;消費量在3800多萬噸,比2000年的3616萬噸增長5.2%左右,但總的盈利水平將難以與生產銷售同步增長。
中國造紙業是國內少有的幾個從總量上供不應求的行業之一,近幾年每年的缺口約在600萬噸左右,主要集中在高檔紙及紙板上。2001年上半年進口各類紙及紙板263.5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16.4%,進口紙品有下降的趨勢。
2001年上半年歷經兩年多的國際造紙業的復蘇已基本宣告結束,即從99年初紙漿價格的逐漸回升,并逐漸帶動全球紙品價格的上漲。到2000年9月份長纖維紙漿的價格從99年初的500美元/噸左右,上漲到710美元/噸左右;短纖維的價格從99年初的450美元/噸左右,上漲到2000年9月份的650美元/噸左右;上漲幅度均在40%以上。與之相對應的成品紙價格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新聞紙、高檔書刊印刷的涂布紙、禮品性高檔包裝的涂布白板紙價格等價格的上漲均超過30%。但到2000年第四季度紙漿的庫存量和生產供應勢頭已有超過需求量的趨勢,到2001年第二季度高企的國際紙漿價格在維持了幾個月之后,便開始了明顯的下調,這種下滑勢頭一直持續到目前為止,紙漿的價格已與99年初的價格相差無幾,成品紙的價格也相應回落。受此影響,國內紙品的價格在2001年第二季度開始也較明顯地感到了市場的壓力,部分產品開始降價銷售,7月份以后降價已成為許多企業的必然選擇。
但影響國內造紙行業最大的因素是近兩年來許多新公司或新的生產線的陸續投產,由于市場需求較大和過去相當長時期內對紙業的投資相對不足,造成國內供需之間長期存在缺口,因而近年來吸引了大量資金的不斷進入。目前國內10萬噸左右規模的企業紛紛進行技改和上馬新的生產線,新進入的企業更是出手不凡,一條生產線就可達到十幾萬噸的規模,起點都相當高。因而可以預料新增的生產能力將與進口紙品展開激烈的競爭,當然也包括國內同業之間的競爭。今年高檔紙張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價格下調的幅度就較中低檔紙品價格下調的幅度為大,2000年國內紙業市場需求旺盛,但幾乎所有的主要品種的進口數量都有一定的下降,這已說明國內紙業已向進口紙品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
入世后從整體上考慮,不會對國內造紙業造成太大的沖擊,只能一定程度上增加競爭的激烈程度,競爭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占市場份額25%左右的高檔紙品上。之所以說入世后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一是國內高檔紙市場需求增長較快;二是國內部分公司已具備替代進口的能力。2001年,國內不少企業的銷售規模雖然都有一定的增長,但盈利水平并不太理想。
從造紙行業“十五”規劃和市場供求狀況來看,2002年我國造紙行業生產與銷售規模仍將保持5-6%的增長。體現在產品結構上,中高檔紙品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隨著價格的降低將直接威脅到許多中小型紙廠的生存。通過重組兼并擴大規模降低成本是今后幾年我國造紙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