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中國紙業市場上氣焰甚盛的韓國紙業,終于坐下來和國內紙業對話。
高手過招,點到為止。這場緣于韓國銅版紙在中國市場低價銷售的戰火,隨著雙方8月中旬的談判而告一段落,心知肚明的韓國紙業最終在銷售價格上讓步,硝煙隨之消散,表面上的中國紙業市場趨于平靜。
有眼光獨到的業內行家卻并不茍同此種局面判斷,一語倒出中國紙業背后的隱患:對國內紙業而言,真正的“狼”并不是國外產品,而是近在咫尺的國外資本。
中韓紙業談判國內合資企業壓陣
這次中韓紙業談判緣于今年以來,韓國韓松紙業、南韓紙業等6大紙業公司,以遠低于其國內市場價的價格進入中國銅版紙市場。
據韓國方面提供的有關數據,今年1月至4月,這6家企業銅版紙出口到中國的月平均量由2000年的1.5萬噸增加到近2.5萬噸,漲幅達64%以上。與此同時,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韓國銅版紙在我國進口銅版紙中所占份額,從去年同期的平均35%上升到43%。上半年進口韓國銅版紙達到22.4萬多噸,占中國市場銷售總量的1/4強。而目前韓國銅版紙在本國的銷售價格為每噸710美元至730美元。但在年初,韓國銅版紙報到中國的到岸價最低為每噸610美元,即使在五六月份將價格恢復到650美元左右,除去運費等因素,仍比其國內售價低100美元。
面對韓國企業咄咄逼人的氣勢,中國銅版紙生產企業奮起抗戰。中國最大的銅版紙廠家——鎮江金東紙業表示:“不會拱手出讓中國市場,我們有能力和實力與韓國紙業相抗衡。”
在一批中國紙業帶動下,從6月份起,我國銅版紙企業普遍將價格每噸下調300元到500元。這直接促使韓國紙業公司主動要求和談。談判結果是,韓方表示將在9月份提高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價格和減少對中國出口銅版紙的數量。
這次談判的結果,似乎表明中國銅版紙企業在發展中已有能力參與國際市場對話。但是引起我們關注的是,能夠與韓國紙業公司抗衡的鎮江金東紙業、江蘇紫興紙業并非民族造紙企業,而是外資占到較大份額的合資公司。
鎮江金東紙業是新加坡APP亞洲漿紙股份有限公司與鎮江市輕工業局合資成立的,其中外方占80%股份;蘇州紫興紙業是芬蘭和瑞典的合資公司STORAENSO和蘇州輕工集團合資建立的,81%的資金是外方投入。這兩家的銅版紙生產能力占中國銅版紙生產能力的70%左右。
這些合資企業在談判中顯示了強大的勢力,迫使韓方不得不讓步。
民族紙業無巨頭真正能在中國紙業市場掀起波瀾的,是那些外資催生的合資公司 真正能在中國紙業市場掀起波瀾的必將是這些外資催生的紙業。
參加中韓談判的國內的老牌造紙企業——上海江南造紙廠,一直以銅板紙為主業,談判時韓國紙業公司做出了讓步,但是江南造紙廠卻忙于謀劃轉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江南造紙廠表示,對他們公司沖擊最大的其實并非韓國企業,而是國內的合資公司。他們的銅版紙規模只有2萬噸,規模上不去,成本降不下來。在金東、紫興這些銅版紙大戶低成本的“擠壓”下,除了轉產,別無生路。
無獨有偶,廣州造紙集團、吉林紙業等生產新聞紙的企業也告訴記者,他們的心腹之患并不是來自國外的進口紙,而是國外資本。比如新成長起來的外資企業上海泛亞紙業有限公司,原料采用100%的漂白脫墨漿,每噸新聞紙的制造成本至少比國內的先進企業低200元,投產兩年利潤額就超過了國內所有的新聞紙企業。
廣州造紙集團辦公室副主任曹偉民認為,現在因為有關稅限制,所以進口紙沒有太明顯的優勢,同時國內企業都有固定的老用戶,所以進口紙暫時不會對造成沖擊。但是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則不同,國外資本具有雄厚的實力,先進的設備,這正是屬于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造紙業所要求的。同時,外資進來后沒有國內造紙業的債務和包袱,生產成本低,紙張質量好,對民族造紙企業是個極大的沖擊。
在對待外資的態度上,合資企業顯然和內資企業的看法不同。德國福伊特造紙技術中國代表處首席執行官劉明明,則希望外資進入,迫使生產能力低下的小企業關閉!拔矣X得只剩下400家造紙企業是比較合理的,這樣這些企業會盡快做大滿足市場需求。”劉明明還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歐美發達國家的造紙企業在上新設備時,有明確的要求,生產能力不能小于60萬噸。而中國的企業還在上生產能力15萬噸至20萬噸的設備。如果小企業關閉,大企業為了滿足這個巨大的市場,必然會購入先進設備,趕上發達國家的造紙企業水平。如此,國內造紙企業才能出現巨頭。
體弱多病的中國造紙業, 面對外資,沒有不敗的可能中國造紙業向來體弱多病
我國造紙業長期以來資金投入飛散,造成企業規模結構普遍較小。我國現有5000多家造紙企業,能稱得上規模的不足一半,能稱得上大規模的寥寥無幾。民族造紙企業也普遍存在著設備陳舊的問題。中國造紙企業的裝備大多都是三四十年代的國產老設備,即使有些進口的也是別國淘汰的二手設備,技術含量偏低,生產出來的紙張檔次不夠。
此外,生產結構不合理也一直制約著國有造紙企業的發展。我國是森林匱乏國家,而大多數種類的紙需要用木材纖維。在發達國家,造紙90%以上使用木材纖維。但在我國,木材纖維還占不到一半,大量使用非木材纖維使紙的質量缺乏競爭力。同時,由于資金不足,設備陳舊,企業跟不上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常常是市場需求得不到滿足,企業生產的紙張又滯銷,大量積壓。
江南紙業、吉林紙業等一些老牌民族造紙企業,包括我國唯一能進入世界新聞紙生產500強的國有造紙企業——廣州造紙集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約而同地把國有企業包袱重、技術裝備落后當成企業發展的瓶頸。廣州造紙集團辦公室副主任曹偉民說:“同樣生產新聞紙,我們的成本就比國外企業的高得多!
西南證券研究員張鵬做過一個簡單的統計:我國新聞紙的噸紙清水消耗量為200立方米,而國外只有20立方米;我國南方木材的價格為每立方米65美元,而歐洲僅為35美元;我國一個年產17萬噸到18萬噸的新聞紙廠,在職職工有四五千人(還未包括退休人員),而國外一個年產60萬噸的新聞紙廠,職工最多不超過1000人。
目前,我國造紙企業年生產能力3000多萬噸,相對于近3600萬噸的紙張年消費總量尚有600萬噸缺口,要靠進口滿足需求。“這種情況下,我們歡迎外資進來!壁w偉說。
中國紙業發展需要資金,但解決原料問題是根本與國內造紙企業相對薄弱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紙張消費的巨大市場潛力。
劉明明介紹,美國年人均消費紙張320多公斤,歐洲為260多公斤,而據2000年的統計,中國的紙消費年人均還不到27公斤。中國人口眾多,即使人均增加1公斤,總量就會增加很大的一部分。
業內專家介紹說,近十年我國紙張消費量以每年遞增10%的速度發展。華東、華南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年人均消費量已達到100公斤,遠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數。隨著經濟的發展,紙張需求量會越來越高。有關部門預測,到2015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紙消費的第一大國。到2030年前后,紙消費量可達到2億噸,甚至更多。
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能夠吸引外資。事實上,自1998年中國新聞紙反傾銷勝訴后,國外廠家就把商品輸入改為資本輸入,進入中國市場。芬蘭、加拿大、韓國等資本已經或者正在謀劃通過獨資或合資形式進駐中國。
“但有一個問題不能不引起關注,那就是中國造紙業的發展當前應解決資金問題,長遠應解決的是原料問題。”趙偉分析說:“我國森林復蓋率較低,造紙所需原料嚴重不足,每年國產木漿不到所需量的10%。如果原料大量依靠進口,成本勢必降不下來,解決之道就在于種植經濟林和開發其他原料!
國外資本對這個問題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從1998年開始,外資開始迂回地通過獨資或合資形式經營林紙一體化以全面進入中國市場。鎮江金東紙業秘書處的李翔介紹,金東紙業已經在海南建了23萬公頃速生林。金東紙業的銅版紙生產能力已經是亞洲第一,新機器投產順利的話生產能力會達到100萬噸,是世界第一!拔覀兊脑隙际亲越o自足,成本可以比國外的銅版紙還低一些,同時,我們的質量絕不輸于他們。中國加入WTO,我們也不會受到沖擊!苯饢|紙業的信心顯然并非空穴來風。
相比較而言,國內企業能夠實現或者正在向林紙一體化方向發展的企業屈指可數。國內造紙企業的觀念比較傳統,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隨著國外資本進入的新觀念會促使民族造紙企業轉變觀念,跳出傳統的束縛。
其實,國外資本的進入已經使國內造紙企業積極謀求發展之策。晨鳴紙業、福建南紙、江西紙業和黑龍股份都在忙著技改,目標是技改后可以與國外大公司競爭。而寧夏的美利紙業已經制定了林紙一體化的五年計劃。
中國造紙協會副理事長趙偉認為,國內造紙企業參與的國際競爭較少,外資進入的刺激會使他們強大起來,可以更好地應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造紙業帶來的沖擊。
■頭條資料
提起造紙業,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傳統產業。中國造紙業目前依然處于大而弱的現狀。外資的進入給民族造紙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無論是觀念上還是經營上。讓我們欣喜的是,國內一些造紙企業在這種沖擊中變得更強或是正在努力變得更強。我們不妨把外資進入看成是中國進入WTO的預演,希望民族造紙業在這場“熱身仗”中學會適應國際市場的游戲規則。
下面是一些合資公司和國內上市公司的情況:
(1)鎮江金東紙業
資本構成:新加坡APP亞洲漿紙股份有限公司80%;江蘇鎮江市輕工局20%
生產能力:75萬噸/年
經營范圍:文化用紙,以銅版紙為主
近期目標:將銅版紙生產能力由60萬噸提高到120萬噸,成為世界第一
(2)江蘇紫興紙業
資本構成:芬蘭瑞典合資公司STORAENSO占81%;江蘇蘇州輕工集團占19%
生產能力:15萬噸/年
經營范圍:銅版紙
近期目標:將銅版紙生產能力提高到55萬噸
(3)吉林紙業(0718)
每股收益:0.190元
每股凈資產:3.280元
每股資本公積:4.770元
經營范圍:機制紙,紙板,膠帶,紙制品制造
(4)晨鳴紙業(0488)
每股收益:0.510元
每股凈資產:6.316元
每股資本公積:4.770元
經營范圍:文化用紙的制造,銷售
(5)福建南紙(600163)
每股收益:0.206元
每股凈資產:3.140元
每股資本公積:1.472元
經營范圍:文化用紙的制造,銷售
(6)江西紙業
每股收益:0.340元
每股凈資產:4.160元
每股資本公積:2.209元
經營范圍:紙及紙制品,紙漿,造紙機械,造紙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