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工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原料工業,具有資金密集、技術密集、規模效益顯著等特點,其產品的80%以上作為生產資料,用于新聞出版、印刷、商品包裝和其他領域;20%用于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紙及紙板的消費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經濟發達的國家一般都擁有發達的造紙工業,并且把造紙工業列為十大制造業之一。
一、產銷情況
(一)成績:生產保持穩步增長
中國紙業經過“九五”以來近5年的快速發展,現已成為世界紙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進一步深入,國內對于漿紙產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中國漿紙工業生產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產量年平均增長達到了10%左右。1999年,我國紙極紙板產量為2900萬噸,排名世界第三位;消費量為3525萬噸,排名世界第二位,消費量已占世界總量的12%。據初步統計,2000年產量突破3000萬噸,消費量達3600萬噸!
(二)不足:造紙產業的現有基礎相當脆弱,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偟谋憩F為:產品有效供給與需求失衡,產品品種、質量、檔次難以滿足紙業市場需求量快速增長與品種多樣化要求。1995-1999年紙及紙板生產量年均增長4.8%,消費量年均增長7.4%,進口量年均增長21.1%,國產紙自給率由89%降到82%。
1999年我全國紙品及原生紙漿的生產總量達到450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與居第二位的日本(1999年紙及紙漿產量為5600萬噸)相比,日本從業人員為5萬左右,而我國高達86.4萬。由于我國多數企業的技術裝備比較落后,生產規模較小,生產污染嚴重,勞動生產率低,經濟實力遠不及發達國家的同類企業,因此很難與國外產品競爭。
從表1可以看出,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國內紙品消費量也在逐年提高,紙品生產依舊難以滿足紙品消費的需要,紙品進口也在不斷增長,2000年我國進口紙及紙制品、廢紙達1300萬噸,占全國產量的三成多。
(三)目標及措施: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必須與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世界新技術革命的主導潮流及我國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相適應,加速我國造紙工業現代化進程。到2015年,使造紙工業整體素質得到較大提高,國際競爭力有所增強,力爭保持紙張供應為基本自給,基本實現制漿造紙生產技術現代化和行業可持續發展,使一個嶄新的現代化造紙工業展現在21世紀。
據有關專家據計,2005年我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將達到3800-4000萬噸,比2000年的3000萬噸增長27%-33%;消費總量達到5000萬噸,人均消費水平達38公斤;開發新品種、新產品120-150個,使全國紙及紙板品種達750個左右;改變目前中高檔產品產量占45%、低檔產品產量占55%的產品結構比例,到2005年,中高檔產品上升為60%,低檔產品下降為40%。
2001.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