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展望21世紀中國造紙工業

  造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早在公元105年蔡倫發明造紙術,從此紙的問世為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帶來了福音。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紙作為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毫無疑問,在現代工業中更顯示其特有的地位,造紙工業可以說是一個“永不衰竭”的工業。造紙工業是國民經濟許多部門配套必用的重要原材料工業。在中國,造紙工業產品總量的8o%作為生產資料用于新聞出版、印刷、商品包裝和其他工業領域,20%用于人們日常工作與生活直接消費。紙和紙板已是我們生活中一刻也離不開的物品。

  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198o年,全國紙及紙板產量僅556萬噸,產品品種僅 430種,產量和品種都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市場的需求。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全國造紙行業集中財力,并積極爭取引進外資,重點建設10萬噸以上規模的紙漿、紙和紙板企業達到15個。伴隨著外資的引入,從造紙業發達國家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與裝備,在積極消化和吸收同時,不斷力口大技術改造的力度,到現在,一批制漿造紙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已達到國際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的水平。據統計,1996年全國紙及紙板產量已達2644萬噸,居世界第三位,比1980年增長 485%,平均年遞增10.4%。其中“八五”期間年遞增達到了11.8%,比同期世界紙及紙板總產量年均遞增高 8.7個百分點,發展速度令世界造紙業矚目。在國內造紙工業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近幾年造紙環保問題受到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政府已經下令關停了4000多個小型化學漿造紙廠,許多大中型企業也投入了大量資金,上堿回收和廢水處理工程,治污問題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毋容諱言,中國造紙工業在大踏步地發展過程中,也突出地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三小一大”的問題上,即木漿比重小,企業規模小,中高檔紙生產能力小,環境污染大,具體情況將會在其他的專題發言中涉及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發展。已把國內的生產企業推向國際市場的競爭之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近兩年造紙行業生產和市場產生一個戲劇性的變化。1995年紙張需求驟然增長,紙張市場火爆,供求兩旺,紙張、紙板和紙漿生產形勢空前大好。但是,1996年市場突變,火爆的市場消失了,造紙企業的生產、效益滑坡,1997年國內的造紙企業面臨從賣方市場轉到買方市場,部分產品銷售受阻,一些企業被迫減產和壓產,部分企業經濟效益不佳。據初步估計,1997年全國紙及紙板產量為2760萬噸,比上年略有增加。

  近兩年來,中國造紙市場所發生的變化,原因有三:第一,三年前國家提出治理淮河流域,在明晰產權關系上取得突破。與此同時,引進外資339萬美元,對企業進行嫁接改造。兩個改造的同步推進,不僅使企業在三年治理整頓期間獲得了寶貴的發展資金,而且實現了資本結構的多元化,使經營機制和運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形成了自主經營、靈敏高效的決策機制;論功行賞、效率優先的激勵機制;合規合法、相互制衡的約束機制和依托市場、實現最佳組合的自我調節機制。1997年,借操作B股上市,又按《公司法》要求對企業產權結構、治理結構和責任制度進行了進一步理順、規范和重塑,企業開始按照嶄新的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經營機制的轉換,為增強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奠定了基礎,保證了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11年間,企業凈資產增長 192倍,國有資產增長27.4倍,且在股份構成中仍占主體地位。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由最高年份的50萬元增長到1997年的7200多萬元。實踐證明:出路在于改革,活力源于機制。

2 推進科技進步,轉變全業經濟增長方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的實質就是創造顧客,通過交換實水污染問題,先后關停了數千個小造紙廠,削減生產能力 300萬噸;第二,一部分造紙企業的產品、品種、檔次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產品銷路不暢;第三,由于國家進口關稅的調整,進口紙和紙板猛增,進口紙占國內年消費紙的15%。中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前景如何?這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我可以十分樂觀地告訴大家,中國造紙工業會得到大的發展。這是基于以下三點。一是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造紙工業必將得到相應的發展,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二是隨著中國各項改革的繼續和深化以及組織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日趨成熟,中國造紙企業的產品、品種、檔次必將會逐步適應市場需求,實際上這個過程正在發生,也正在逐步顯效。三是目前中國紙產量列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消費只有24.7公斤,與世界人均消費54.9公斤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國內市場也還有很大余地。

  未來十幾年(至201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v觀世紀之交的中國造紙工業形勢,一方面,世界造紙工業的科技進步和結構調整形成了目前造紙工業國際化的世界格局,今后國際競爭全球化的趨勢會更加明顯。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的優勢,吸引著國際資本和技術向中國轉移,給中國造紙工業提供了一定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國際競爭的激烈,給中國造紙工業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與壓力。

  根據有關部門的需求預測,2000年中國市場紙及紙板消費總量為3400萬噸以上,年增長量大于 5.1%,人均消費量26公斤以上,2010年消費總量為5000萬噸~6000萬噸,年增長率4%~5.8%,人均消費量36~43公斤。從中國造紙工業的實際出發,2000年紙及紙板產量計劃為3000萬噸以上,平均年遞增4.6%;2OI0年紙及紙板產量規劃為4000萬噸~4500萬噸,平均年增長3%~4.1%。品種、檔次也將會有明顯提高。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全方位地開展工作,大力促進造紙工業的發展。

  一是加快國有造紙企業的機制轉換與制度創新,在本世紀末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造紙骨干企業初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引導一批企業向企業集團方向發展,使造紙工業逐漸形成規模效益型制造業;對現有小型制漿造紙企業,應通過調整、改組、改造等措施,使一些條件較好的企業上規模、減污染;對一些產品質量差、市場滯銷、污染嚴重的小企業,應該堅持關停并轉。

  二是建設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造紙企業;充分利用國外木材與木漿資源,鼓勵外商在境內外合資、合作建設大型制漿造紙廠,繼續保持木片、木漿、廢薄型化、上質量、上檔次、多品種方向發展,使高中檔產品比重有所提高。大力發展彩色膠印新聞紙、彩色膠印書刊紙、低定量涂布紙、信息用紙、生活用紙、涂料白紙板、強韌紙板等。

  四是造紙工業需要逐步增加木材纖維的比重,合理配比非木材纖維和積極擴大廢紙回收利用。以木材為原料的老廠或新擴建漿紙廠要通過自建或共建的方式相應建立林業基地,逐步提高自產自用木材數量。

  五是基本建設項目需采用國內外先進可行的制漿造紙及環保新工藝、新設備,充分體現科技進步,實施清潔生產,采用節能降耗新技術裝備,發展高得率制漿生產線,通過高起點,實現高效率,以推動整個造紙工業的發展。


相關報道: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