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造紙業:告別傳統求發展

⊙造紙業已不只是傳統的輕工業
⊙經濟發展需要造紙業起基礎性作用
⊙現代造紙業要走林紙一體化道路
⊙造紙業的發展要有必要的資金支持

  造紙工業是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產業,也是為新聞、出版、印刷和包裝等行業提供原材料的重要基礎工業。在世界造紙產品消費結構中,用于包裝材料的占35%,用于信息傳遞材料的占43%,用于工農業生產的占15%,用于生活消費的只占7%。我國目前造紙產品消費結構雖然沒有達到這種水平,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文化和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消費結構會逐步向國際化靠攏,造紙工業在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中前地位會越來越重要。

  造紙工業在全球工業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1995年,全球造紙工業總銷售額為2600億美元,資產4000億美元,行業排序居電信制造業和汽車工處之后,超過了鋼鐵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經濟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加拿大和北歐等,都擁有發達的造紙工業。一些發展中國家,如韓國、巴西、印尼甚至泰國等,在短短的20年左右的時間里,造紙工業就走上了比較發達的道路。

  建國已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造紙工業得到了很快的發展,紙及紙板產量從1950年的38萬噸猛增到1997年的2733萬噸,年均增長率9 .5%。其中1978年至1997年的19年間,年均增長10.1%,保持了兩位數的高增長。輕工系統內造紙工業產值由1978年的50億元增長到1997年的458億元,在輕工業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入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多年來,我國造紙業一直被列為輕工日用消費品工業范疇,這顯然與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極不適應。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制約了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因此應轉變觀念,把發展我國制漿造紙工業放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納入國民經濟基礎工業加以發展,發揮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作用。

  現代造紙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997年,我國造紙工業紙及紙板產量達到2733萬噸,位居世界第三,消費量達到3258萬噸,超過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國人均消費量只有25公斤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消費55公斤水平的一半。同世界造紙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1996年,美國為320公斤,日本為245公斤,亞洲新興工業國韓國也達到154公斤,有關部門預測,到2000年,我國紙及紙板需求為3800萬噸,人均消費量為29公斤;2010年為7000~8000萬噸,人均消費量為50~57公斤,達到目前世界人均消費水平。世界造紙工業發展規律表明,一國造紙工業消費量的增長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速度是相一致的,或略高于GDP的增長,當人均GDP達到1.5萬美元時,造紙工業發展處于成熟期。1997年,我國人均GDP只有7000多美元,遠低于1.5萬美元的水平?梢姡覈旒埞I發展具有需求不斷擴大、增長周期長的特點,有望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廣闊市場。

  目前,我國低水平加工制造業能力普遍過剩,需求不足,產品積壓,而造紙工業卻總量供給嚴重不足,需求不斷增加,每年要從國外大量進口。據海關統計,1997年我國進口紙及紙板552萬噸、紙制品67萬噸、木漿154萬噸、廢紙162萬噸,共計935萬噸,耗用外匯44億美元(約365億人民幣)。由于我國造紙產量特別是中高檔紙的產量增長跟不上消費量的增長(1997年產量增長3.4%,消費量增長9.3%,且呈擴大趨努),使造紙工業產品自給率從1990年的97.1%下降到1997年的83。9%,紙及紙板進口從1990年的96萬噸增加到1997年的552萬噸。面對造紙工業不斷擴大的巨大市場需求,國家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對我國造紙工業予以積極扶植,我國造紙產品自給率還將大幅度下降,造紙工業也將失去重要的發展機遇;同時,大量進口造紙產品要花費不少外匯,對我國進出口平衡也會帶來很大的壓力。相反,國家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把造紙工業列入基礎產業加以重點發展,不但可以逐步滿足國民經濟對紙產品的巨大需求;而且還可以帶動林業、化工、包裝、建材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從而有利于滿足和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這無疑是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走以木漿為主要原料,林紙一體化的造紙工業發展道路

  以木漿為主要原料,林紙一體化和規;a是現代造紙工業的基本要求,是世界造紙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世界上造紙工業發達國家,木漿占造紙原料的比重都在95%以上,而我國木漿比重只有9%,加上進口木漿也不到15%。以木漿為主要原料是造紙工業自身技術、經濟規律的必然要求。木纖維的特性,能夠適應制造高檔次、高強度、高質量產品的要求和現代造紙工業高車速、高效率,生產規模大型化的要求,能夠很好地解決污染問題。而我國的造紙原料一直以麥草、蘆葦、竹子等非木纖維為主,帶來了企業規模過小、布局分散,以木漿為主要原料的高檔紙制品供不應求,國際先進的制漿造紙技術和裝備不能采用,污染嚴重等問題,長期以來,不少人把以木漿造紙與保護森林資源對立起來,把我國林業資源匱乏視為木漿造紙發展不起來的客觀障礙,這是不符合國際經驗的。在當代造紙工業發達的國家,林業和造紙已從互相消長轉變為互相促進,國際紙業的競爭促使大型紙業集團為獲取穩定而廉價的原料來源,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技術,大規模發展造紙原料林基地,走林紙一休化的道路,實現了造紙原料林生產由自然狀態向集約化、高科技、工廠化方向的轉化。林木不是越采越少而是越采越多,林紙結合既提離了林業經濟效益又提高了生態效益,促進了林業的良性發展,實現了發展與環保的統一。日本、巴西、西班牙、印尼等國在60年代通過制定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營林造紙,僅用十多年時間就發展起了現代化大規模造紙工業,其經驗值得我們研究學習。

  大規模開發以闊葉木為主要樹種的速生豐產林基地,運用高科技手段和集約化經營的方式實現“速生”、“豐產”,改變我國現有人工林低產、低效的狀 況,這樣不但可以使造紙用材林的數量有一個根本性的提高,而且也能使造紙用材的價格降到有競爭力的水平。我國南方各省具備發展速生豐產林優越的自然條件,只要政策對頭就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與此同時,還應十分重視利用林區的次小薪材、間伐材和“三剩物”,提高我國森林木材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從資金上支持木漿造紙業的加速發展

  據預測,到2000年我國紙及紙板的產品產量為3200萬噸(尚有缺口200萬噸需進口解決),比1995年的2400萬噸增加800萬噸。主要品種中膠印新聞紙,膠印書刊紙、中高檔包裝紙板等要有較大的增長,木漿比重由1995年的13%提高到18%,計劃到2000年紙的生產能力達到3300萬噸,比1995年的2500萬噸增加800萬噸。規劃通過基建、技改各增加400萬噸,其中基建大中型項目增加能力300多萬噸。

  缺乏資金,是制約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核心問題。許多外國公司,都想以獨資或絕對控股的方式占領我國中高檔紙制品市場,國家如不加大投資力度,勢必會對提高我國造紙工業的自身水平,保護國內必要的市場份額提高國內企業的收益及能力帶來十分不利約影響。建議國家下決心拿出部分資金作為漿紙二業發展基金。這項基金主要用于國家對重點大型木漿項目和大型中高檔造紙項目的資金注入,以增強企業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宏觀調控能力。在資金注入方式上,可采取兩種辦法,一是將資金撥付給能代表國家投資的公司,直接作為股本金;二是將資金借給有實力的大型中外合資的中方控股的漿紙企業或國內大型漿紙企業,待項目投產取得效益后逐年償還,以擴大中外合資企業中方的投資股比和增強國內企業的經濟實力,以達到既積極利用外資,又能加快我國漿紙工業發展的目的。同時,應將造紙工業盡快納入國家政策性貸款范圍,在開發貸款上予以優先支持。


相關報道: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