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國際化大趨勢下的中國紙業發展思路

  中國紙業經過“八五”以來近十年的快速發展,現已成為世界紙業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中國紙及紙板產量為2900萬噸,排名世界第三;消費量為3500萬噸,排名世界第二,消費量已占世界總量的12%。盡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中國紙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面對“洋紙”沖擊、加入世貿組織在即這樣特殊的時該,中國紙業的未來走向是包括中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國外企業、國際資本等眾多方面所關注的焦點。認真研究中國紙業現狀,分析面臨的機遇與風險,從戰略的高度上正確把握發展思路,對促進中國紙業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對中國紙業發展現態的認識

⒈國內市場國際化是當前中國紙業的最大特點。

  國內市場國際化,表現為:⑴在產品方面,中國每年進口大量的紙漿、紙及紙板、紙制品。1999年,中國進口上述3類產品1200多萬噸,用匯56億美元,進口的紙及紙板占消費總量的18.5%,可以看出,歷史進口量呈明顯的遞增趨勢,進口依存度不斷提高。⑵在裝備方面,重大技術改造的關鍵設備基本都從國外引進。⑶在資金方面,外商投資踴躍,“九五”前3年,基建、技改項目共投資270億元人民幣,其中來自國外的投資占投資總額的五分之四。

  國際化,甚至表現在企業的經濟效益方面。當國外市場好時,國外企業對中國的出口或傾銷就少,國內企業的效益就好;而當國外市場疲軟時,國外企業就會以低價擠占中國市場,國內企業效益就差。1995年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紙業效益最好的一年,而1997年國外市場不好,中國企業受國外產品低介乃至傾銷影響,處境十分困難。中國紙業效益受世界行情所影響“環球同此涼熱”。

  國際化趨勢,不可逆轉,這是由世界造紙資源的相對集中與紙品消費的全球性點所決定的。中國作為森林資源缺乏但又人口眾多的國家,目前不進口國外產品就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深該認識這一點,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中國造紙行業所面臨的許多問題,比如,要不要引進外資,要不要搞規模經濟,要不要到國外資源豐富的地方投資建廠,如何看待技術裝備國產化,如何看待反傾銷等等。認識到國內市場國際化這一特點,才有可能正確把握中國紙業的發展思路。 ⒉“國際化”在促進中國紙業發展的同時,也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一定的威脅。

  “八五”以來的十年,是中國紙業快速發展的十年,也是不斷向國際化方向邁進的十年。十年間,中國不僅從國外引進大量的先進設備與技術,縮短了中國與世界紙業的差距,同時也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建立了一些較大的合資、獨資企業。這些企業的建立,對緩解國內高檔紙品不足起到了顯著作用。但隨著外資在中國的不斷發展,其對國內企業,尤其是目前中國紙業的主力軍——國有大中型造紙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在一次造紙企業高層研討會上,有企業提出:有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以后,從國內銀行貸款進行項目建設,這是拿國內的錢、占國內的市場、擠國內的企業,希望有關方面能夠關注此事并提出對策。

  更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紙業的未來是外資與民營的天下。聞此觀點,使國有大中型企業倍感危機,將來國有企業的位置在哪能里?

  面對國際化,國有大中型造紙企業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 ⒊盡管政府與企業已采取了積極措施,但尚不足以應對國際化競爭的嚴峻挑戰。

  面對國際化大趨勢,中國政府與企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進中國紙業的快速發展。造紙行業被國家輕工業局列為重點結構調整行業,輕工行業只有造紙和制糖業被國家列入重點支持的技改貼息貸款項目計劃。一批國有大企業正在加快技術改造的步伐,爭取在幾年內,在幾個重點品種上形成可與國外產品相抗衡的局面。

  但與國外公司的舉措相比,中國紙業的發展力度還是遠遠不夠的,即使是國家近年來重點扶持的新聞紙,現在全國的年生產能力尚不足140萬噸;而國外,大的新聞紙廠一家就可年產100萬噸以上,規模經濟性顯著。此外,國外大公司通過購并等方式,造就出新聞紙行業的巨頭:世界排名前5位的新聞紙公司占世界新聞紙總生產能力的35%;前10位新聞紙公司占世界新聞紙總生產能力的54%。由于企業間的并購比建立新企業成本低,投資回報率高,因此,國際性的兼并重組成為近期世界紙業的潮流。

  國外巨頭造紙企業的出現,使世界紙業市場結構從壟斷競爭向寡頭壟斷方向轉變,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中小企業的發展將變得越來越困難。目前國內企業的發展主要靠自有資金和國家貸款,但由于自身缺少積累及國家建設資金緊張,不可能馬上建設出規模巨大的企業。面對國際競爭,中國的造紙企業現都“自掃門前雪”,國內企業之間競爭多,合作少。國家的扶持政策是陽光普照,缺乏重點,以新聞紙為例,國內各大紙廠都在進行改造,而每一家企業的新增規模都不超過15萬噸。

  國內各自為戰的局面與國外兼并重組的浪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搞國際化,中國紙業沒有出路;若搞國際化,卻又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產生威脅。嚴峻的現實要求中國紙業必須拿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

二、對中國紙業發展思路的探討

⒈中國紙業要滿足社會用紙需求就必須走利用外資的國際化道路

  造紙工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據預測,從現在起到2010年,中國紙業至少需投資2000億元人民幣才能跟上消費增長的速度。在國家投資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要想滿足中國用紙需求則必須利用外資。任何打著保護民族工業、扶持國有企業的旗號而反對外資進入的做法都是狡隘的,有害的。外資的進入,對緩解中國紙業加快發展與資金短缺的矛盾,對加速中國紙業的現代化進程都是十分有利的。國家已經盡了很大努力支持造紙工業的發展,但要徹底滿足發展需求,外資的利用不是可有可無的。否則,國內企業的產量與質量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將導致國外紙品大量涌入,那對國內企業所造成的沖擊與損害會更大。將滿足社會用紙需求作為決策的前提,是形成正確發展思路的關鍵。

⒉面對巨大市場,造紙企業應有充分的準備以應對行業的快速發展

  造紙行業是目前少有的供不應求的行業,市場發展潛力極大。正確預測行業發展速度,從而在思想上、物質上提早做好準備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十分重要。

  目前有多種模型研究紙業發展速度。有人通過數學回歸的方法總結出過去紙業的速度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基本一致,然后再按國家GDP的速度來推測紙業未來的發展速度。發展來自于投入,由于紙業投資大,過去主要是由國家投資,紙業的發展速度是由國家根據GDP計劃來安排投資、控制速度的,而并非是紙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就是與GDP增速相吻合。隨著商業銀行投資自主權的增大以及外資的進入,今后,市場需求狀況將成為決定發展速度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市場上產品缺口很大,因此中國紙業的發展速度很可能會較大程度地超出預測值,特別是在個別品種上,會出現意料不到的快速增長。

  “多算多勝,少算少勝”造紙企業對行業的發展速度應有足夠的重視,要根據行業的動態競爭態勢來制定企業的發展規劃并采取有效的跟進措施,才有可能在行業中立穩根基。否則,面對快速增長、競爭激烈的國內外市場,必定會因缺乏準備而被淘汰出局。

⒊采用“田忌賽馬”的博弈策略應對國際化競爭,保全并壯大國有大中型企業。

  以新聞紙為例,如果把市場分為高中低3個檔次,中國企業的競爭策略應是:在全球市場好時,由于國外企業會減少對中國的出口(如1995年的情況),這時,用新建項目所生產的彩色膠印新聞紙去占領高檔市場,用沒有改造的普通膠印新聞紙去占領中檔市場,用九大新聞紙廠之外的中小企業的產品去占領低檔市場;在全球市場不景氣時,由于國外產品成本低,必然會向中國低價銷售,這時,高檔市場可讓出一部分給國外進口紙。被擠出的國產高檔可以去占領中檔市場,普通膠印新聞紙可以占領低檔市場,原來低檔市場里的產品被淘汰。這樣,不僅可以使九大新聞紙廠在即使是十分激烈的國際競爭情況下生存下來,而且可以擠跨小企業,有助于企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壯大。 此外,我國年出口紙及紙制品已近百萬噸,創匯近10億美元。我國非木材纖維資源豐富,原料價格便宜,因此如果能進一步提高非木材纖維紙張的質量,將市場定位在滿足國際市場對一部分中檔產品的需求上,則可通過這種差異化競爭戰略,以自身的國際化來應對國際化挑戰,將會為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開拓出一條新路。 ⒋國內企業應積極進行兼并重組,早日形成中國紙業的“聯合艦隊”,以應戰國外的“艦空母艦”。

  國內企業必須進行優勢資產重組,及早剝離不良資產,拋棄現有負擔,使有生力量很得以生存下去。這項工作宜早不宜晚,否則,受歷史包袱的拖累,即使是現在運行良好的企業,也很難在今后的國際化競爭中取勝。

  對于國內的大型企業,當前正面臨難得的低成本擴張的機遇。按國家要求,到今年底造紙企業必須要環保達標,正如1996年關閉了兩河流域4000多家小造紙企業一樣,今年底也必將關閉一些未達標企業。如此,紙品市場會出現更大缺口,為大企業的擴展提供市場空間;同時也為大企業低成本收購優良資產創造了條件。 在同一地域或同一紙種的企業間通過兼并重組等手段建立大的集團公司,從而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提高整體競爭能力,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適應國際化競爭的戰略要求。如果中國紙業再不抓住寶貴時機,對全行業進行優勢資源的整合,那么即使是目前個別企業與項目一時興旺,但面對國外大型紙業集團白熱化競爭,幾年后也會有生存的危機。

  “單打獨斗”已不能適應國際化的競爭環境,國內造紙企業只有早日組成“聯合艦隊”方可應戰國外的“艦空母艦”。

⒌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要加強溝通與協作,共同承擔振興中國紙業的重任

  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對行業的調控采取“統一歸口、聯合對外”的辦法,對項目進行統一審批,以防止重復建設、無序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審批權限擴大化,投資主體多元化,這種狀況促進了紙業的繁榮,但也出現了各方信息溝通不夠,缺乏統一認識,國家對行業的總體調控比較困難等問題。由于造紙行業是一個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較大影響的大行業,因此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要加強溝通,密切合作,共同承擔振興中國紙業的重任。

  政府部門在制定行業規劃的同時,應聯合有關方面制定出一套具有較強操作性的中國紙業的發展戰略并組織實施。國家政策性銀行應以社會效益為重對國有企業優先支持;商業性銀行與投資機構在國家政策范圍內對外資企業進行支持也無可厚非,國有企業應對此進行思考并建立信譽去爭取資金;金融機構應對企業進行長期的跟蹤服務,對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需資金給予幫助,使項目及經營都得到服務,甚至考慮以貸款為聯系紐帶,積極參與組建全國性的企業集團,而不是將資一貸了之,等到最后時刻再去實行“債轉股”。 未來年5年,是中國紙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激烈的國際化競爭,造紙行業一要研究現狀,理清思路,為中國紙業的振興做好戰略準備。


相關報道: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