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97中國造紙工業概況以及未來造紙工業市場趨勢

1997年造紙工業概況

  造紙工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但我國造紙工業底 子薄,設備陳舊,越來越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 要,近幾年我們正努力從各個渠道推進造紙工業技術進步。一方面通過引進、消化、吸收提高造紙裝備水平,一方面組織科技攻關,發揮產、學、研相結合的優 勢,使科技成果向生產力方向轉化。

  1997年國內的造紙企業面臨從賣方市場轉到買方市場,部分企業經濟效益不佳。中國造紙市場所發生的變化從客觀來看我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三年前國家提出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問題,先后關停了4000多個小造紙廠,削減生產能力300多萬噸;二是一部分造紙企業的產品、品種、檔次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產品銷路不暢;三是由于國家進口關稅的調整,進口紙和紙板猛增,進口紙占國內年消費紙的15%以上。

  中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前景如何?這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我可以十分樂觀地告訴大家,中國造紙工業會得到大的發展。這是基于以下三點:一是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造紙工業必將得到相應的發展,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二是隨著中國各項改革的繼續和深化以及組織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日趨成熟,中國造紙企業的產品、品種、檔次必將會逐步適應市場需求,實際上這個過程正在發生,也正在逐步顯效。三是目前中國紙產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消費只有24.7公斤,與世界人均消費54.9公斤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未來造紙工業市場趨勢及發展目標

  世界造紙工業的科技進步和結構調整形成了目前造紙工業國際化的世界格局,今后國際競爭全球化的趨勢會更加明顯。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的優勢吸引著國際資本和技術向中國轉移,給中國造紙工業提供了一定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國際競爭的激烈,給我國造紙工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壓力。
  根據有關部門的需求預測,2000年中國市場紙及紙板消費總量為3400萬噸以上,年增長率大于5.l%,人均消費量26千克以上。2010年消費總量為5000萬噸以上,年增長率大于4%,人均消費量36千克以上。從我國造紙工業的實際出發,2000年紙及紙板產量計劃為3000萬噸,平均年遞增4.6%;2010年紙及紙板產量規劃為4000-4500萬噸,年平均遞增3%-4.1%。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全方位地開展工作,大力促進造紙工業的發展。

  一是加快國有造紙企業的機制轉換與制度創新,在本世紀末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造紙骨干企業初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引導一批企業向企業集團方向發展,使造紙工業逐漸形成規模效益型制造業;對現有小型制漿造紙企業,應通過調整、改組、改造等措施,使一些條件較好的企業上規模、減污染;對一些產品質量差、市場滯銷、污染嚴重的小企業,應該堅持關停并轉。

  二是建設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造紙企業;充分利用國外木材與木漿資源,鼓勵外商在境內外合資、合作建設大型制漿造紙廠,繼續保持木片、木漿。廢紙及紙和紙板的適當進口,彌補中國木材資源和木漿生產能力的不足;歡迎外商直接投資,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投資。中外合資、合作項目應建立在新技術和高效率管理基礎上,以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技術、管理水平和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三是通過技術進步,促進新產品開發與老產品更新換代工作。紙及紙板產品應向薄型化、上質量、上檔次、多品種方向發展,使高中檔產品比重有所提高。大力發展彩色膠印新聞紙、彩色膠印書刊紙、低定量涂布紙、信息用紙、生活用紙、涂料白紙板、強韌紙板等。

  四是造紙工業需要逐步增加木材纖維比重,合理配比非木材纖維和積極擴大廢紙回收利用。以木材為原料的老廠或新、擴建漿紙廠要通過自建或共建的方式相應建立林業基地,逐步提高自產自用木材數量。

  五是基本建設項目需采用國內外先進可行的制漿造紙及環保新工藝、新設備,充分體現科技進步,實施清潔生產,采用節能降耗新技術裝備,發展高得率制漿生產線,通過高起點,實現高效率,以推動整個造紙工業的發展。

發展造紙工業的對策和措施

  造紙行業要依靠科技進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根據各企業自身特點,既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又要挖掘自身潛力,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

  要提倡企業之間聯合,以名牌產品、龍頭企業為主,通過兼并、收購、聯合等多種形式建立企業集團,實現規模生產、集約化經營。最近一段時間,國家對企業的兼并破產,對120個企業集團、1000戶大型企業、100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110個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都有一些優惠政策。列人1000戶企業、已公布的512戶中輕工17戶,其中造紙企業有7個(吉林、佳木斯、南平、廣州、金城、齊齊哈爾、壽光)。國務院確定的100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中輕工占13戶,造紙有2戶。因此,造紙行業還是有許多有利條件的,各地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政策,實現資本的優化組合,以加快造紙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實現。

  中國高起點啟動“綠色包裝計劃”,責無旁貸地把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放在了首位。目前,中國大型工業品包裝的綠色改革,已經逐步與國際接軌,增強了包裝環保政策、法規的建設。為爭“九五”末期70%以上的重點包裝產品的包裝質量,達到發達國家叨年代初的水平。這對造紙工業既是壓力也是動力。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典、丹麥等國憑借各自造紙業的優勢使紙漿模塑工業在80年代就形成了規模。中國的工業品綠色包裝暫時難以滿足市場需要,紙漿模塑制品大約只占包裝總量的1%-2%。根據市場的發展和需求,造紙產品深加工、特種紙板的研制、紙漿模塑產品已經引起造紙行業和其他相關行業的重視,這類產品既有利于造紙行業的發展,也能為清除“白色污染”做貢獻,我們在這個產品上應該有所作為。

  我國是一個貧水國,中國人均擁有水量僅占世界人均擁有水量的l/4,但我們卻是最大的“費水國”。比如,我國工業用水量占用水總量的20%,重復利用率只有40%,相當于西方國家m年代末水平。全國日排放污水已近1.3億噸,其中80%以上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有78%流經城市的河段已不適合作飲用水源,城市地下水的50%受到污染,這就更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根據國家環境保護“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到2000年,全國污水排放總量要控制在480億噸,其中工業廢水300億噸,城市生活污水180億噸,工業廢水處理率要達到7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25%。要達到這一目標,水污染防治仍是今后環保工作的重點。今后造紙新建項目不僅必須達標排放,而且還要爭取做到以新帶老,使排污總量減少,F有老企業要結合企業技術進步,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治理老污染源的步伐。


相關報道: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