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林業部門了解到,“重點地區以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工程”(下簡稱“速豐林工程”)即將啟動,這標志著中國人工林建設及利用從此步入市場軌道。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造紙行業有望惜此逐步擺脫對進口原料的依賴,同時企業競爭的焦點將向原料林過渡。誰擁有原材料,誰將擁有中國紙業的明天。
據了解,目前國家計委對《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規劃》的評估已進入尾聲,修改完善后將以國家政策的形式出臺。
“速豐林工程”的實施將逐步改變中國造紙行業原料(主要是木漿)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按照目前工程規劃,造林總規模為1333萬公頃(新造人工林618萬公頃,改培現有林715萬公頃),工期為15年。包括三種用材林基地,面積最大的基地586萬公頃。分四個地區建設:粵桂瓊閩地區主要提拱短纖維為主、兼顧長纖維的漂白漿紙株料,培育周期桉樹、相思樹6年、松樹12--13年,建設規模142萬公頃;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發展長短纖維結合的漂白漿紙原料林125萬公頃,培育周期4--10年;黃河中下游地區培育以三倍體毛白楊、意楊、抄蘭楊為主的漿紙原料林78萬公頃,培育周期5年,主要為區域內現有或待建紙漿項目提供短纖維為主的原料;東北、內蒙古地區發展方向是:為本地區紙漿項目提供短纖維結合的原料,培育周期10--25年,造林面積241萬公頃。按有關方面的保守估計,一期工程(啟動頭五年)建成后,漿紙材部分可支撐620萬噸/年木漿生產能力(每噸商品木漿的材林消耗量為5立方米);而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支撐木漿生產能力1386萬噸。
有關專家分析,工程實施后4--6年,中國南方地區木漿進口格局將會出現明顯變化,而北方地區由于樹木生長期長,對進口原料依賴時間會相對長些。鑒于中國紙漿進口已在國際市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可以肯定,這一工程的實施將對未來世界紙漿價格的走高形成壓力。
“速豐林工程”將帶來中國林業投融資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據國家林業局速豐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這項工程將采取以市場融資為主,政府適當扶持的投人機制;亟ㄔO除國家補助、貼息貸款資(主要資金來源)外,其余均由企業自籌資金解決,預計約占整個投資(700億元左右)的10%。
據悉,為實現這一引資目標,國家將配套出臺一系列政政策措施。目前仍在研究的政策主要體現在:對林業實行輕稅賦、低稅率的政策,使經營者投資速豐林建沒有利可圖;單獨編制速豐林基地的采伐指標;以區別于天然林;剖定全國統一的森林資源資產流通轉讓政策,明確可流轉的資產范圍等事項,以及利益分配和稅費政策;制定相關的法規,使一切在速豐林建設方面的投資、合格有法可依且利益得到保證。
內外資造紙企業競爭的焦點將由此向有限的原料林過渡。據了解,國家至少將拿出整個工程資金的10%支持內資企業建原料林。在政府的推動和扶持下,起步晚的國內企業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掀起造林高潮。而其中一此具有民營色彩的股份制公司實力更不可小覷,他們機制靈活,有些已發展到相當規模,將來很可能戊為外資企業的主要競爭對手。山東省造紙行業第—家A股上市公司——華泰集團有限公司,正在積極建設4萬公頃速生本基地。此外,去年3月國家發布廠《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但有跡象顯示,實施細則在短期內還難以推出,從某種角度看這為國內企業搶占林地爭取了時間。
盡管如此,“速豐林工程”的實施及配套政策的出臺還是會為外商在中國實現林紙一體化發展掃清障礙。憑借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外資必將在“速豐林工程”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外資企業除了國家扶持資金不能享受外,其他完全享受國民待遇。但業內人士同時建議,在參與“速豐林工程”建設時,外資企業應吸取以往的教訓,加強與林業部門的合作。特別是在中國南方,由于土地已經承包給個人,要實現規模造林,有當地林業部門的配合相當重要,可減少與土地承包人的矛盾和糾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