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新聞頻道 >專題報道> 正文


林紙結合提高市場競爭力——寫在云景林紙竣工驗收之際
2002-06-17 云南日報
  這是一片真正意義上的林海。 

 。翟拢保慈,下午2時,景谷35千米□望塔林區。站在□望塔上,100萬畝茫茫林海盡收眼底,山風掠過,綠色的松濤奔涌著一直綿延到天際。 

  這是我國第一家擁有獨立產權的林紙基地。 

  這是國內第一家林紙一體化企業,打造林紙第一品牌的“第一車間”。 

  林紙結合:砍樹與種樹的辯證 

 。保梗梗的辏保苍,云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由國家計委批準立項,其正式開工建設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的目光。 

  云景林紙的引人注目,不僅因為這個總投資達18.5億元,由云南省開發投資公司、云南省林產品工業總公司、景谷林業投資有限公司、景谷縣林業股份有限公司、景谷縣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以50%、30%、18%、1.6%、0.4%股權比建設的項目,是云南省首次利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和國內配套資金建設的,國家和云南省“九五”期間重點項目。人們關注的焦點更在于,云景林紙作為目前我省規模最大的林紙生產企業,地處我省第二大林區———思茅,開工于森林由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轉變為生態保護主體,天然林保護成為相關于人類生存的“生命工程”的今天。 

  森林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似乎是一對永遠相悖的矛盾。林產工業的發展自古以來就意味著森林的毀滅。維持云景紙業這樣一個年生產能力7萬噸商品木漿、年消耗木材30多萬立方米的企業生產,能不以犧牲寶貴的森林資源、破壞生態為代價嗎? 

  云景林紙的創業無疑是具有一種悲壯色彩的。在充滿疑慮和質問的目光中,他們在尋找林業開發與保護這兩條看似平行的線條的交點。相對于作為重點工程的知名度,云景紙業項目的準確名稱卻鮮為人知———云南思茅森林開發及木材永續利用項目。1991年該項目由國家計委批準立項后,當年5月31日,云南省政府與亞行在馬尼拉簽署《貸款協議》,協議中明確“項目包括兩個部分———森林開發、紙漿廠建設,其目的是通過加強現有森林資源管理和宜林地再造林,提高云南景谷縣森林資源價值,通過在景谷建立一個紙漿廠,創造永續利用森林資源的條件”。從項目醞釀伊始,云景林紙就意味著一種國內首創森林資源開發新模式的誕生。 

  生態體系和產業體系是林業建設的兩大組成部分,生態的良性循環除劃定保護區外,還要有投入機制,否則,斧鋸之聲沉寂下來的山嶺還將舊貌不改,失去了經濟價值的林地無法在利益驅動中得到積極的保護。加拿大、美國、芬蘭、挪威、瑞典世界5大木材制漿國同時又是林業大國的事實,說明了在砍樹和種樹之間,必然有一種林紙結合的有效形式。1998年9月,為解決原料基地問題,省政府思茅現場辦公會決定:由景谷縣政府劃出100萬畝林地交由云景林紙經營。為完成100萬畝的造林任務,1998年8月,云景林業開發有限公司改組為云景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專門從事發展100萬畝紙材基地建設任務,公司在每年砍伐10萬畝森林作為造紙原料的基礎上,將每年投入3000萬元完成工程造林任務10萬畝,從而實現木材的永續利用。2002年,云景林紙拿到了地方正式頒發的林權證。自此,中國紙漿業史上第一家真正建立林紙一體化經營機制、首創國內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典范的企業應運而生。伴隨著紙漿廠投產試車,1998年以來,26.1萬畝思茅松在原有森林作為原料砍伐后的土地上重新生長起來,為了實現速生豐產,云景林紙不斷提高營林的科技含量,注重樹種優化,降低輪伐期,2001年又成功試引種輪伐期為5年的桉樹。 

  今天,1999年、2000年砍伐后新栽種的思茅松已經長出新綠,1998年種下的幼樹甚至竄到了5米多高,思茅松93%長勢良好,桉樹成活率也達到了85%,這些剛被初夏的細雨洗刷得青翠可人的小樹,將為景谷林區帶來更加濃郁的綠蔭,至少可保障10萬~15萬噸的漿廠用材。肩擔造紙和種樹雙重使命的云景林紙,在森林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兼顧發展中,創造性地將種樹人與砍樹人和諧地融為一體。 

  管理至上:學習型團隊的魅力 
  低價木材原料是世界有名的大林紙企業的重要競爭武器,誰擁有長期、穩定、低廉的原料來源,誰將在日益激烈的林紙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理論上是這樣,而云景林紙的實踐卻頗多坎坷。 
  林紙結合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1998年7月云景轉入單機試車;1999年5月,全廠聯動投料試車一次成功;2001年7月轉入正式生產。然而就在2001年,國際紙漿市場價格由1999年時的6000元/噸,狂跌到3300元/噸,還在襁褓中的云景紙業,剛剛進入市場便遭到迎頭痛擊。新生的云景林業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今天,這樣一組數字,毋庸置疑地顯示著云景林紙作出過的努力:2001年生產紙漿46052噸,是2000年總產量的2倍;產品A級率從84%提高到96%;產品直接成本由3255元/噸下降到2456元/噸,下降24%;期間費用下降38%。紙廠專門從佳木斯紙廠聘請來的總工藝師張善榮這樣評價云景林紙:投產不到3年時間產量就能達到甚至超過設計能力,企業有效地降低成本,在全國的林紙企業中十分罕見。 

  云景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擁有和企業一樣年輕的員工。 

  平均年齡26歲,95%以上擁有中專以上的學歷。這在國內紙漿生產企業中絕無僅有。年輕化的團隊決定了云景林紙不會是一個甘于沉默的企業,而員工新、缺乏經驗、國外進口的設備急需消化、企業亟待量身定做管理模式等諸多考驗,則決定了云景必然要選擇一條以學習求生存的道路。 

  在云景,記者看到一份名為《云景公司學歷教育管理辦法》的文件,上面寫道:“獲得自學考試本科畢業證書者,每人發給獎金1000元,獲得自學考試?飘厴I證書每人發放獎金500元”。直面困難,為了構建學習型、創新型團隊,云景把人力資源作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加以引進培養,每年投入近40萬元用于員工的培訓。幾年來,公司先后從國內聘請40多位專家作為管理顧問;20多名業務骨干被派往芬蘭、泰國、新加坡、德國等紙漿生產大國學習取經;500多名員工在佳木斯紙廠、福建青州紙廠等國內知名企業完成了自己上崗前的崗位培訓;1993年,公司委托云南工業大學對員工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培訓,全廠共委培中專以上員工617名……云景在人力資本上的投資獲得了高效的回報,建立分配激勵機制,云景一舉打破其它企業視為堅冰的分配制度,全面推行以噸漿工資為主的經濟責任制;加強成本管理,豐田的“市場價格倒推法”在這個企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干部任用績效考核、一年一聘,公司因此擁有了值得驕傲的領導團隊———中層干部平均年齡不到30歲,總工程師甚至只有29歲。學習優勢也使得云景擁有了許多老企業所難以企及的團隊智慧,熱電廠灰粉大,廠長帶著員工苦戰幾個晝夜找到了合理的解決方案;紙漿白度上不去,制漿分廠的年輕人,硬是靠著摸索、總結,在國內引進的第一套無氯漂白設備上,加上了雙氧水漂白設備,公司A1級產品達到了50%以上。今天,云景林紙因為國內最低、接近國外同行水平的直接成本,而吸引了眾多“老大哥”來探個究竟,泰國的考察團剛走,山東日照紙廠新生產線上馬又來邀請云景的技術人員幫他們組裝,年輕的云景從中找到了“技術輸出型企業”的感覺。向管理要效益,通過有效地降耗節支、挖掘潛力、激發員工創新、開拓精神。短短幾年時間,云景這頭初生牛犢已經走上現代紙漿企業的良性發展軌道,擁有了和資深企業叫板的實力。 

  優勢聚合:提高市場競爭力 

 。玻埃埃蹦暝诒本┡e辦的紙品展覽會上,一家來云南邊疆的企業引起了眾多紙業集團的濃厚興趣。這家企業生產的絨毛漿干松厚度、吸水時間、吸水量、纖維長度均優于進口絨毛漿,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家擁有自有林紙基地的企業。這是云景林紙在國內外同行中一次成功的亮相。展覽會后,香港、臺灣等地的紙業集團對云景表示濃厚的合作意向,國際日用品旗艦“寶潔”公司,試用過產品后,指定其所屬中國工廠全部使用云景的產品,并提出與云景進一步合作開發絨毛漿,使其亞太地區的工廠全部使用云景的產品。 

  國內第一家真正建立林紙一體化經營機制的企業,對于云景來說,不但意味著穩定、長期的原料供應,更意味著云景林紙擁有了在成本上與國外進口紙漿的抗衡能力,這使得云景具備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前提。林紙基地所栽種的思茅松,具有三大優勢:速生豐產,一年可抽梢兩次,7年即可采伐用于制漿造紙;作為云南思茅所獨有的品種,這種長纖細樹種為短缺品種;思茅松細胞壁厚,十分適宜制作高價值的高檔紙、婦女、幼兒用品及其它衛生系列紙品。目前我國用于生產這些產品的絨毛漿年需進口量達18萬噸,而國內還沒有形成有規模的絨毛漿生產線,這使得云景在創業之初,就憑借不可替代的稀缺資源,進入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在國內眾多的紙漿廠家中,云景林紙的主要設備工藝從芬蘭、美國、加拿大引進,其整體技術裝備水平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低固形蒸煮和無元素氯漂白兩大關鍵技術,更是具有國內“兩個第一”的優勢。云景林紙投資、技術的高起點,不但保證了紙漿質量的高檔次,其終端產品還是標準的綠色產品,這使得云景產品一進入市場就站在了環保發展潮流的前沿。在國內紙業陷入低谷的情況下,剛剛起步的云景產品一舉打入國內主要紙業市場,遠銷四川、山東、上海等10余個省區市,保持了高昂的發展勢頭。 

  作為我省和思茅地區現代林業的龍頭企業,云景林紙的發展,離不開養育自己的山水,云景的發展也擔負著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使命。公司100萬畝林海的經營帶動起數以千計的林農,企業的運營也帶動起當地林業、農業、機械、運輸等眾多領域的關聯發展。據統計,云景每生產1萬噸紙漿,就能帶動當地財政收入增加1000萬元,實現年產7萬噸紙漿將投入地方資金2.8億元,解決就業人口5882人,使思茅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加5個百分點之多。 

  思茅豐富的思茅松資源為云景林紙走森林開發和木材永續利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專家分析,思茅松不斷更新、針葉林與闊葉林混交可以有效地降低森林病蟲害,更加有利于思茅林區的生態保護與發展。從這一意義上看,對于思茅這樣一個全國著名的林業地區,云景林紙作為真正的環保綠色企業,無論從生態或是經濟效益上,都將是思茅最有潛力、并且是可持續發展的龍頭企業。正如中國造紙學會顧民達顧問所言,思茅地區原料充足,思茅松材質出色,再加上云景已經建成全國最早并且是最優質的林基地,擁有如此全國都少有的優勢,思茅發展林紙一體化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云景林紙有效地提升了云南景谷的森林價值,紙廠的建立不但為木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條件,林紙結合道路的探索、公司綠色環保型企業的理念,更使得思茅沉寂多年的林海,找到了一條積極保護生態環境,有效利用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最佳形式。 

  情傾青山,為了茫茫綠海更加生意盎然,為了讓綿延群山成為造福、致富一方百姓永遠的寶庫,云景以做大做強定位自己的未來。繼“九五”之后,云景林紙再次被國家列入“十五”計劃支持的第一批林紙項目。云景林紙將在今后5年,以7萬噸木漿和100萬畝原料基地為起點,近期形成10萬噸年生產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計劃再擴建新增25萬噸的生產線,配套新增100萬畝原料林基地,同時在產品結構上,加大絨毛漿產品的比例,增強市場競爭力。最終在思茅形成合理布局,生產能力達60萬噸商品木漿、擁有600萬畝原料林基地的我國重要的林紙基地。

所屬專題:
關注林紙一體化  
相關報道:
銀企合作重點項目 泉林紙業碩果豐厚
全國首家林紙一體化企業項目竣工驗收
河南林紙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山東泉林紙業形成“三位一體”的企業發展戰略格局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