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湖南岳陽紙業集團推行"林紙經營一體化"舉措 使企業和農民實現雙贏
2002-04-10 光明日報
    在湖南省洞庭湖邊的15萬畝良田里,如今生長的再不是糧食、果蔬,而是速生豐產的楊樹。這是近幾年岳陽紙業集團推行“林紙經營一體化”舉措的結果。

    造紙企業離不開樹,但如何既不破壞生態環境,又滿足企業的生產需要,岳陽紙業集團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開始將企業經營延伸到造紙工業的上游——紙材林基地的建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如今,用林大戶已變成造林大戶,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打開思路天地寬

    來自造紙界的專家指出,木材短缺是當今中國林業的基本特征。我國造紙原料90%左右是使用草漿,污染嚴重,能耗高、效益低,與造紙發達國家94%使用木漿造紙相比,中國造紙業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況。發展木漿紙是中國造紙業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這必須首先解決木材來源問題。

    許多年來,造紙業被視為破壞生態的禍首,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天然林的禁止砍伐,耗林企業必將面臨“夕陽工業”的命運。如何解決原料問題?岳陽紙業集團是我國的造紙大戶,他們比較早地看到了這種危機,于是,從八十年代初開始,提出將紙材林基地建設當作第一車間的思路,他們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資金,與鄰近縣市30多個鄉鎮簽訂聯合造林合同,完成聯合造林15萬畝,征購宜林荒山自辦林場6000畝。經過近20年的撫育,已經有10萬畝成熟林,近6萬畝中幼林,基地活木總蓄積量超過50萬立方米,F在,紙材林大部分已進入輪伐期,已成為岳陽紙業集團木質原料的重要來源。目前,隨著岳陽紙業集團規模的發展,他們在企業效益穩步增長的同時,將大量資金投入到營造紙材林基地上,使造紙與造林同時成為企業的兩大經營主體。走出了一條“紙業反哺林業,林業壯大紙業”的新路。

    同時,水患是洞庭湖區群眾的心腹之患,治水必先興林。大片楊樹林不僅會起到固堤防風的作用,還能涵養水源,保護森林資源,可以大大改善洞庭湖區的生態環境,他們的舉措也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

    企業和農民實現“雙贏”

    近幾年,洞庭湖區一直在進行綜合治理,其中,“退田還湖”是重要內容,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利用荒灘、荒洲和退田還湖形成的低產葦田,尋找使當地群眾致富的路子,實現湖區的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正在積極尋找良方,林紙一體化經營的思路,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得到統一,受到當地群眾歡迎。

    在紙材林基地建設中,農民擺脫了由于農產品品種單一而造成過剩,收入下降的局面,許多農民因種植木材林而獲得了穩定的收入,如常德市漢壽縣現已擁有楊樹林20多萬畝,年產商品材4萬立方米,楊樹已成為該縣農業結構中的第二大產業,全縣楊樹系列加工產值已過億元。據初步統計,去冬今春,參與營林的農民每畝至少帶來了120元左右的勞務收入。收入的增加,使農民營林的積極性提高,紙材林基地的建設,還為當地吸納了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了就業機會,促進了湖區經濟的發展。

    在建設紙材林基地過程中,岳陽紙業集團還培養出一支林業管理和林業技術人員隊伍,他們按照“大規模、集約化、高科技、嚴管理”的原則,把公司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引入紙材林基地管理,從選種、育苗到栽植、撫育實行全過程企業化管理,使紙材林基地建設成為現代化高效林業的典范。

    現在,他們已在規劃,要到2010年時,將紙材林基地發展到150萬畝,現在,先期60萬畝造林協議已簽訂完成,造林工作已全面展開,這一項目的完成不但會為企業提供長足的發展空間,而且為當地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的收入開辟出一條新途徑。

    國內的造紙和林業專家認為,林紙一體化經營已成為我國造紙業的發展方向,岳紙集團在林紙結合方面作出的成功實踐必然成為我國造紙企業的必然選擇。朱櫧基總理在聽取了公司總經理王祥的匯報后,也對他們的作法給予了肯定,并指示“種樹要抓緊”。
 

所屬專題:
關注林紙一體化  
相關報道: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