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河南將建4大紙廠 大力發展造紙林
2002-03-18
    造紙用纖維材質從農業原料為主轉變到林產原料為主是造紙工業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短纖維的草類、葦類為主的造紙原料,造紙過程嚴重污染環境,以長纖維林產原料為主的造紙工藝對環境污染較輕或基本不污染環境。要實現這種轉變,每年就需使用8000萬立方米木材。然而,我國每年只能提供商品木材1.31億立方米,而社會木材需求量為2.05億立方米,缺口為7000萬立方米。所以,近年來我國已成為木材進口大國,每年約進口4580萬立方米,需外匯53億美元;每年進口紙漿350萬噸,需外匯20億美元;加上其他木制品17億美元;總計要耗資90億美元。

    楊樹在我國栽植歷史悠久,遍布我省的平原。歷史上小葉楊耐干旱、瘠薄;是防風防沙的優良品種,黃河兩岸種楊樹為人們抵御風沙災害立過汗馬功勞。沙蘭楊、107楊、108楊、2000系列楊、三倍體毛白楊等都是優良品種,根據地區土質、氣象特點選擇種植都能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林業專家介紹:我省平原地帶栽速生楊樹每畝按70棵計算,5年采伐能生產22.4立方米木材,按現今價格300-400元/立方米,可收入6720-8996元,平均每畝每年木材收入1344-1792元。若再加上林糧間作和后期林草、林藥間作,前三年每年還可增收300元以上。大徑木材比小徑木材值錢,但農民急需用錢,往往采伐較早,只能取得一個較低的價格。業內人士推算:單株楊頭三年每年增值10元,再三年增值翻一番每年為20元,第六年起每年可增值40元。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0.5萬億公斤的水平(人均386公斤),1986年人均年消費252.7公斤,之后,人均糧食直接消費下降。1992年和1993年兩年平均值:農村人均為199.8公斤,小城市為118.2公斤,大城市為91.5公斤。我省小麥糧食作物連年豐收,1997年全省小麥收購量占全國的30%,糧食庫存增加迅速,當年全省糧食總庫存達到2750萬噸,F實情況是,河南小麥生產已經出現了階段性過剩積壓,有關部門調查大多數農戶存量可夠食用三年。農民收入要穩步提高,必須調整種植結構,在種養業、林果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方面再尋新的途徑。

    “十五”期間我省規劃在新鄉、濮陽、焦作、信陽等地建設四座年產50萬噸、30萬噸、30萬噸、30萬噸的以林產原料為主的木質紙漿造紙廠。按照每公頃年立木蓄積60-70立方米匡算,10萬噸木漿廠需5000公頃速生林為原料基地,按此計算,加上可變系數我省必須有500萬畝速生林才能保障提供四個木漿造紙廠的正常運轉。

    平原地區發展速生楊樹林,不僅對調節農業氣候、大氣環境、水土保持有巨大作用,而且對發展旅游觀光事業也是一個促進,同時對發展平原地區畜牧飼養、林木加工具有其他不可替代的功能。退耕還林是加快生態環境建設的重大決策,也是蔭及子孫的造福工程。洛寧縣非常重視發展平原林果業,積極落實退耕還林政策,那里的退耕還林戶可到鄉糧管所領取每畝100公斤糧食和種苗補助費及生活保障金。興華糧管所牛玉山所長說:經濟林農戶可拿政策補助5年,生態林補8年,徹底解決退耕還林戶生活上的后顧之憂。良好的政策激發了人們的積極性,因此那里的人工林得到蓬勃發展。

    為推動我省速生楊的快速健康發展,保證四大木漿造紙廠的原料供應,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筆者建議:

    落實優惠政策,確保資金投入。退耕還林的重點在地薄人稀的山區,這些地方越墾越窮,越窮越墾。因此應把退耕還林和扶貧解困結合起來,資金安排,費用減免要緊扣造林。同樣,平原地區退耕還林,也應按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確保各項資金補助到位。

    注重抓質量、確?茖W管理。造林質量是退耕還林工作的關鍵環節。各縣、鄉應抽調林業骨干深入鄉村負責質量驗收,確保樹苗的成活率,認真選苗、整地,興建造林精品工程。造林是基礎,管護是根本。連片植樹、分包到戶、承包管理、落實地權,明確管護責任,確保林木成活見效。

    此外,有關部門要積極協調種苗、銷售信息,搞好技術服務,有序組織,避免買難、賣難,挫傷農民發展速生林的積極性。

所屬專題:
關注林紙一體化  
相關報道:
北京七里渠北村在全國建立百萬多畝造紙林基地
造紙林基地建設的土地來源
廣州造紙有限公司“十五”期間5.33萬公頃造紙林基地發展規劃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