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1年開始,用5年時間,投資41.6億元人民幣,營造50萬畝速生林,興建年產30萬噸制漿生產線,建設年產41萬噸造紙生產線,使寧夏美利紙業集團公司跨入我國造紙工業‘十強’,躋身于世界造紙先進企業行列。———美利紙業集團公司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率先實施的林、紙一體化工程,給人們展示了這樣一個迷人的前景。
美利紙業創建于1985年,當時僅僅是個投資2000萬元,年生產能力3000噸的小造紙廠,15年間跳躍式的發展和3次“三級跳”式的大規模技改擴建,企業資產超過13億元,年制漿能力達8萬噸,年造紙13萬噸,并躋身于國家級高科技、外向型、現代化大型企業和國內上市公司的行列。被企業視為自身發展歷史上的“三級跳”的三次大規模技改擴建,成為美利紙業發展歷史中的經典手筆:1988年,第一次技改使建廠僅3年的美利紙業實現了企業由粗放經營型向質量效益型的成功轉變,在全區企業中很快脫穎而出;1992年至1996年,1億元的技改投資使美利紙業徹底完成了產品由低檔向中高檔轉變的戰略,企業也躋身自治區21戶重點骨干企業。1998年4月,美利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5000萬股A股股票在深圳成功上市,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造紙企業中惟一的一家上市公司;三期技改工程以10億元的巨大投資,力推企業跨進了中國造紙工業的強企行列。今年9月底,三期技改工程將劃上圓滿句號,企業的總資產將由2000年底的13.8億元增加到20億元以上,年制漿能力達20萬噸,年造紙能力達25萬噸,年可創稅3.5億元。
環保情牽出林紙一體化
美利紙業集團公司地處我國三大沙漠之一的騰格里沙漠邊緣。林、紙一體化對現代紙業的要求使美利紙業一直在探索工業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結合,工業經濟增長與環境改善同步的路子,通過建設造紙速生原料林,治沙固沙,改良土壤,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同時為造紙、釀酒和制藥工業提供質優、穩定、永續的生產原料,保證工業經濟與生態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于是林、紙一體化項目被提上議事日程:擬在寧夏中部的沙地和低產田建設100萬畝速生原料林基地。項目分期建設,一期工程為50萬畝速生林基地、30萬噸木漿、41萬噸高檔文體用紙,總投資41.6億元,同時消減麥草制漿系統的40%的生產能力。這一項目實施后,使企業由“以草為主”向“以木為主,林紙結合”的集約化生產方式轉變,既可優化產品結構,改善生態環境,又可帶動相關產業進一步發展,走一條集經濟、環保、社會效益為一體的綜合建設之路。
區計委工業處處長王永耀向我介紹說:“寧夏美利紙業集團林紙一體化項目是我區投資規模較大的工業建設項目,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對此極為重視,在落實速生林基地用地、工業和林地水資源配置、項目建設資金籌措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協調工作。”1999年12月,自治區計委批準美利紙業林紙一體化項目,6月底正式上報國家計委。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國家輕工業局和林業局分別向國家計委提出了積極的行業意見,從不同角度評價了建設該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國家計委會同財政部、國家林業局等部門,提出了《加快造紙工業原料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制定了加快造紙林基地建設,實現林紙一體化發展的政策。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也將美利紙業一體化項目列入全區“十五”規劃重點實施的重大項目。
來自寧夏計委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利紙業林紙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約新增銷售收入38.5億元,實現稅前利潤9.45億元,在區內用3至4年時間可形成50萬畝林地;該項目還將帶動寧夏電力、煤炭、化工、運輸、印刷、包裝、生活消費、機械維修和配件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形成近42億元的收入,解決1100人員就業,在區內將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月上旬,國家開發銀行、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等單位的有關專家、業內權威人士、金融界人士來寧夏對美利紙業的林紙一體化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后,對這一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1.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