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打破林紙分離管理模式 林紙一體化催生一座金山

  國家計委、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近日已獲國務院批準。該《意見》的宗旨是:在體制上打破過去用材不造林,林紙分離的傳統管理模式,建立林紙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國家在加強統籌規劃布局的同時,將在資金、政策性貸款、財政貼息和稅收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支持。這一政策的出臺,意味著國家將會促進林紙一體化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林紙集團公司,有利于林業和紙業的雙贏。

  林紙分離日子難過

  目前,廣東省已出現480萬畝的宜林荒山。但近年來許多國有、集體林場已陷入困境之中,尤以生產木材為主要收入的林業農民為甚,他們艱辛經營10多年的木材,砍伐后要繳交10多種稅費,稅費金額約占木材收入的35%,每畝的林業純收入僅為120元。林業造林資金緊缺,成了最苦最窮的行業,目前全省林業拖欠的銀行貸款資金,僅造林項目的債務就達4億多元。

  紙業身受內外夾攻,日子自然不會好過。一方面進口產品有增無減,市場競爭態勢日趨激烈;另一方面企業負擔沉重,尤其是治理“三廢”環保費用急劇增長。據了解,目前全家300多間造紙企業中,大部分都是年產量幾千噸的小廠,這些企業今后將會面臨“關、停、并、轉”的命運,而只有5萬噸級以上的中型企業,才可擺脫虧損的困境。近年來我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許多省區木材產量大幅減少,造紙用材價格逐漸上浮,許多中小型紙廠已經無米下鍋。

  林紙結合優勢互補

  在林業和紙業都陷入困境時,林紙結合無疑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但目前由于部門行業的利益關系,林業和紙業很難實現跨地區、跨行業的結合。近年來全國九大新聞紙廠,都已開始林紙一體化的試驗,以合作聯營、自辦林場、租賃經營、股份制等形式,投資開發“公司林”基地,但由于建設林紙一體化需要巨額資金支撐,且投資周期很長,這就使得林紙一體化美夢一時難以實現。

  廣州造紙集團有關人士認為,林紙一體化步履之所以艱難,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自有投入資金不足;二是稅費政策缺乏扶持。比如廣州造紙集團營造的“公司林”,目前仍按木材價格的30%的市場木材征收稅率繳納。

  據有關專家介紹,實施林紙一體化的最好形式,就是采取股份制組建龍頭企業,通過主導產品帶動林紙結合,紙廠通過投資建立“公司林”生產基地,林場則負責林木的培育,產品則由紙廠定向回購,公司利潤按“股”分成。

  打破區域培育大集團

  對于林紙一體化的發展問題,有關專家提出建議:

  一是在財政稅收政策上支持紙業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目前全國九大新聞紙廠試行的公司林基地,每年的投資育林費用僅數百萬元,林業基地生產規模很小,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從禁伐天然林后給森工植樹造林的財政資金中,劃出部分資金專項用于紙業速生豐產林基地,要以造紙用材為龍頭帶動林紙一體化。

  二是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林紙一體化集團公司。要積極扶持林業和紙業組建股份制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的重組,部分國有集體林場劃歸林紙公司,提高林紙一體化集團的市場競爭能力。

  八大財團挺進廣東

  據了解,外商科學造林產生的經濟效益比中國傳統造林高10倍。林紙經營一體化已成為國際紙業的發展潮流。近年來國際紙業財團大舉挺進中國,實行林紙一體化項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對國產紙業構成強大的競爭壓力。

  據廣東省林業局統計,由于看好我國紙業市場,近年來已有8家國際財團進軍廣東林業,目前全省林業利用外資項目達96個,造林合同金額達9.3億美元,營造速生豐產林330萬畝。

  印尼金光集團是亞洲最大的紙業巨頭,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紙業外資企業。據該集團的外國專家介紹,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實現林紙一體化已是大勢所趨。林紙結合的目的,就是資源配置的最大優化,力求以最低的成本,生產出最好的產品。

  近年來金光集團已先后落戶清遠、韶關等地,與當地林業部門簽訂一批投資合作造林協議,合同造林面積達120萬畝,營造速生豐產林紙業基地,基本實現了高投入、高產出的目標。如金光集團在韶關種植的50萬畝速生枝樹,每畝投入達500元,造林平均每年樹木長高6米以上,植后6年進入砍伐期,每畝出材可達6立方米,年均出材2立方米。相比之下,廣東省內傳統的植樹造林,每畝投入200元,砍伐期要10年以上.每畝出材不到2立方米,年均畝產出材為0.2立方米。如此算來,外商科學造林的收入,比起傳統造林的產出,經濟效益要高出10倍!

  按照金光集團的林紙一體化部署,華南速生豐產林基地將要建設200萬噸的紙漿大廠,其中海南年產60萬噸紙漿項目已在去年動工興建,廣東正在申報2間60萬噸紙廠,廣西60萬噸紙廠也在審批之中。與此同時,金光集團已在江蘇、浙江等省配套投資一批合資造紙企業,僅鎮江的合資造紙項目,年產規模就達135萬噸文化用紙,計劃至2005年,金光集團在我國的紙業生產規模將達500萬噸。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中國紙業生產要與國際市場接軌,當務之急是要實現林紙一體化。

2001.07.30


相關報道: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