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計委獲悉,國家計委、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日前已獲國務院批準,并印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執行。這一《意見》的實施,將打破過去用材不造林、林紙分離的管理體制,為我國造紙工業創造林紙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也將從根本上扭轉我國造紙工業原料結構極不合理的局面。
長期以來,我國造紙工業走了一條以非木材纖維為主要原料的道路,木漿發展緩慢。2000年,我國造紙工業原料,國產加進口木漿比重只有20%,而國產木漿僅占8%。世界造紙工業原料,木漿比重平均達到90%,造紙工業發達的國家則在95%以上。木漿比重低,大量使用草漿,是導致我國制漿造紙工業產品檔次低、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制約了造紙工業的發展。要改變我國造紙工業的落后局面,必須大力發展木漿造紙。
我國以木材為原料的制漿造紙企業主要以天然林木為原料,受體制、資金和管理等束縛,一直未能很好地解決林紙一體化發展的問題。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之后,造紙工業木材原料供應面臨新的課題。由于我國森林資源十分寶貴,要發展木漿造紙,必須走原料供應基地化的道路。在適于種植速生豐產林的地區,以制漿造紙企業為核心,以造紙林基地建設為切入點,把制漿造紙與造林結合起來,實現造紙工業木材原料供應由自然狀態向集約化、高科技化和工廠化方向轉化,既可解決我國造紙工業原料問題,又能促進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同時,為農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徑,可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造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原料工業,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近幾年,國內市場造紙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2000年,紙及紙板消費量達3525萬噸,比“八五”
末增長33%,消費總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費量只有28公斤左右,不足世界人均消費量水平的一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據有關專家和部門研究預測,“十五”期間及今后一段時期,紙和紙板消費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總量和產品結構難以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必須振興與發展我國造紙工業。造紙林基地建設政策的實施,將推動我國造紙工業與林業的共同發展,同時,將帶動其它相關行業的發展。造紙工業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悉,這一《意見》包括造紙林基地的規劃、管理、建設、融資以及林木采伐管理和其他相關優惠政策等。主要內容是:今后,要將造紙林基地建設作為我國造紙工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在體制上要打破過去用材不造林、林紙分離的傳統管理模式,建立林紙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造紙林基地建設是企業的市場行為,其具體形式,如獨資、合資、合作、聯營、股份制等,可由企業自行確定,建設資金主要由企業自籌解決。為鼓勵和支持企業建設造紙林基地,確保全國造紙林基地的健康發展,國家在加強統籌規劃布局的同時,將在資金、政策性貸款、財政貼息和稅收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支持;同時,還要調整、規范現行的采伐管理辦法和收費政策。為完善林紙一體發展的新機制,還要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動全國造紙林基地建設工作。如政策實施順利,預計“十五”期間,造紙林基地面積將達4000萬畝,基地林進入正常采伐期后,每年可為造紙工業提供原料3200多萬立方米,可生產木漿800多萬噸,屆時,我國造紙工業木漿比重將大幅度提高,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也將取得明顯進展。(新華網2001.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