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造紙大企業是我國造紙產業的主導力量
大企業的發展是衡量一國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標志。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要落實到是大企業的經濟行為上,以大企業的發展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近年來,我國造紙大型企業通過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提高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大型企業的裝備水平進入全球先進行列,先進設備的產能在全行業中占有較大份額。大型企業已經成為整個造紙行業的主要發展力量,代表了全行業管理、技術和產品的最高水平,是行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品研發、環境保護的主導力量,對造紙行業的產業升級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行業產品結構調整、裝備水平提高、管理技術創新、社會責任履行等方面為行業樹立了典范。
(一)、造紙大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占據行業主導地位
大企業在行業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他們構成了中國造紙業的第一集團,撐起了中國造紙業半壁江山。根據2006年銷售收入前100家企業數據統計,百強企業資產總計2053.76億元,占全國造紙行業總資產的56.78%。百強企業工業總產值總計1280.26億元,占造紙行業工業總產值的41.04%。
大企業是造紙行業產量和銷售收入的主要來源,2006年百強合計總產量3623萬噸,占全國總產量6500萬噸的55.74%。2006年造紙工業銷售收入百強總銷售收入1297.96億元,約占全國總銷售收入3038億元的42.73%。
|
資產
億元 |
工業總產值
億元 |
產量
萬噸 |
營業收入
億元 |
全國 |
3617 |
3119 |
6500 |
3038 |
百強企業 |
2053.76 |
1280.26 |
3623.52 |
1297.96 |
百強占全國比例 |
56.78% |
41.04% |
55.74% |
42.73% |
表4前100家造紙企業資產、產量等數量統計
根據2001-2006年對產量前20位的企業和全國產量數據統計,前20家企業產量持續增加,從528.94萬噸飆升到1928.81萬噸;在全國總產量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從16.53%大幅上升為29.67%,增加了13個百分點。前20家企業的總產量達到全國總產量的近三分之一,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
造紙大企業的規?焖贁U張,前20位企業平均產量從2001年26.45萬噸增長到2006年的96.44萬噸,而2006年我國造紙企業平均產能只有1.8萬噸。
在銷售收入方面,前20強企業占全國的1/3。2002年至2006年,前20強企業的銷售收入翻了二番,從351.22億元攀升到983.68億元。20強的入門門檻從7.54億元增加到15.73億元,翻了一倍。第一名企業的銷售收入增長幅度更大,2006年第一名銷售收入186.14億元,是2002年60.13億元的3倍。
2006年前20強企業的平均銷售收入為49.184億元,而全國造紙企業平均銷售收入只有0.868億元。前20強企業占全國比例也從2002年的26.64%上升到32.58%,增加了近6個百分點。
大企業迅速壯大帶動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具備了裝備技術先進,產品門類齊全,企業競爭力強等優勢,提升了中國造紙業在國際上的地位。
|
產量(萬噸) |
銷售收入(億元) |
|
前20 |
全國 |
比例 |
前20 |
全國 |
比例 |
2001年 |
528.94 |
3777 |
14.00 |
— |
1137.4 |
— |
2002年 |
698.11 |
4667 |
14.96 |
351.22 |
1318.56 |
26.64 |
2003年 |
968 |
4849 |
19.96 |
484.72 |
1661 |
29.18 |
2004年 |
1247.79 |
5413 |
23.05 |
606.96 |
2009 |
30.21 |
2005年 |
1576.81 |
6205 |
25.41 |
829.31 |
2546 |
32.57 |
2006年 |
1928.81 |
6804 |
28.35 |
983.68 |
3038 |
32.38 |
表5 2000-2006年前20家造紙企業產量及收入統計

圖5 2001-2006年前20位造紙企業產量和銷售收入統計
(二)、行業經濟效益的主要創造者,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100強企業是造紙行業重要的利潤和稅收提供者,盡管大企業數量較少,但利稅和利潤總額較高。前100家企業利潤總額達到64.86億元,占全行業的42.95%;利稅總額為106.46億元,占39.28%。
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大企業,前100家企業出口交貨值達到98.21億元,占全國出口總量的25.18%。
|
出口交貨值
億元 |
利潤總額
億元 |
利稅總額
億元 |
全國 |
390 |
151 |
271 |
百強企業 |
98.21 |
64.86 |
106.46 |
百強占全國比例 |
25.18% |
42.95% |
39.28% |
表6前100位造紙企業利稅和利潤統計
根據2001-2006年對利稅前20位的企業的數據統計,前20家企業利稅總額增長明顯,從2002年的55.63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81.98億元。不過前20強企業利稅占全國比例有所下降,從39.42%下降到36.40%,但仍占全國總利稅的三分之一強,大企業的規模效應明顯。
|
利稅總額(億元) |
利潤總額(億元) |
|
前20位 |
全國 |
所占比例 |
前20位 |
全國 |
所占比例 |
2001年 |
— |
104.5 |
|
— |
48.4 |
— |
2002年 |
55.23 |
140.1 |
39.42 |
35.53 |
72.82 |
48.79 |
2003年 |
69.65 |
161.5 |
43.13 |
44.00 |
85.1 |
51.70 |
2004年 |
75.62 |
185.3 |
40.81 |
— |
99.63 |
— |
2005年 |
81.98 |
225.2 |
36.40 |
— |
123.2 |
— |
2006年 |
— |
271 |
— |
— |
151 |
— |
表72001-2006年前20位造紙企業利稅和利潤統計
(三)、行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推動者,裝備代表了中國乃至全球造紙技術的水平
百強造紙企業是中國造紙業現代化發展的主力軍,近十年來,大型造紙企業相繼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紙機和紙板機,裝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外資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外企企業以金東紙業、芬歐匯川(常熟)紙業、寧波中華、玖龍紙業、理文造紙、金海漿紙等公司為主,內資企業主要是華泰紙業、太陽紙業、晨鳴紙業、泰格林紙、博匯紙業、廣州造紙、南寧鳳凰等制漿造紙企業。
根據資料統計,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大型造紙企業從國外引進了10條化學漿生產線、20多條機械漿和化機漿生產線、30多條廢紙和廢紙脫墨漿生產線、各類紙機和紙板機80多臺,其中文化紙機、新聞紙機和涂布紙機約有20多臺,紙板機30多臺,新月型成型器衛生紙機20多臺。
這些制漿和造紙設備具有單機生產規模大、裝備水平高、工藝技術先進等優點,國際上最先進、單機產能最大的制漿造紙設備均被引進中國,部分裝備達到了全球領先的水平。
大批先進設備在中國的安裝和投產,不但徹底改變了我國制漿造紙技術裝備落后的面貌,還使得中國造紙產能大幅提高,污染、能耗和水耗大幅度降低,遠遠超過國家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清潔生產,走出了一條發展循環經濟的新路。
(四)、行業自主創新速度加快,大型造紙企業科研引領行業發展方向
專利是衡量國家和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大型造紙企業一般都設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其中已有4家造紙企業擁有國家級研發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是中國專利的主管機構,為準確反映我國造紙技術發展進程,對SIPO數據庫進行造紙行業專利檢索,截止日期為2007年10月10日。
1、我國造紙技術創新高速發展
從1985年開始至今,中國造紙專利共計5617件。1990年之前,每年造紙專利低于100件,1991-2000年每年專利數低于300件,而在2001之后每年專利數均超過300件,2005年和2006年更是超過600件,2007年1-11月已經達到750件。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造紙專利數量逐年遞增,特別是2000年以后,專利數量快速增加,造紙領域技術創新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
|
專利總數 |
發明專利 |
實用新型 |
總計 |
5617 |
3901 |
1716 |
2007年1-11月 |
750 |
522 |
228 |
2006年 |
701 |
536 |
165 |
2005年 |
646 |
491 |
155 |
2004年 |
368 |
273 |
95 |
2003年 |
379 |
280 |
99 |
2002年 |
302 |
197 |
105 |
2001年 |
390 |
273 |
117 |
2000年 |
299 |
192 |
107 |
1999年 |
291 |
176 |
115 |
1998年 |
262 |
171 |
91 |
1997年 |
202 |
144 |
58 |
1996年 |
150 |
108 |
42 |
1995年 |
115 |
68 |
47 |
1994年 |
123 |
66 |
57 |
1993年 |
103 |
64 |
39 |
1992年 |
126 |
58 |
68 |
1991年 |
104 |
68 |
36 |
1990年 |
94 |
64 |
30 |
1989年 |
82 |
42 |
40 |
1988年 |
52 |
38 |
14 |
1987年 |
35 |
30 |
5 |
1986年 |
42 |
39 |
3 |
1985年 |
1 |
1 |
0 |
表8 1985-2007年中國造紙專利申請數量統計

圖8 1985-2007年中國造紙專利申請數量統計
2、造紙專利技術含量高于國家平均水平
發明專利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專利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發明專利比重高,表明技術含量越高,技術創新能力越強。
在造紙行業的5444件專利中,其中發明專利3820件,占70.17%;實用新型專利1624件,占29.83%;外觀設計專利為零。同期,我國發明專利所占比重僅為32.7%。造紙行業發明專利比重遠遠超過國家平均水平,充分表明我國造紙技術水平較高,處在國家技術創新前沿位置。
3、造紙大企業技術水平具行業領先地位
根據對排名前100家大型造紙企業專利數量的統計,專利主要集中在大型造紙企業集團手中。在100家大企業中,只有32家企業擁有專利。晨鳴紙業、泰格林紙、泉林紙業、博匯紙業、華泰集團、正大紙業、福建南紙、貴和紙業、恒豐紙業、冠豪高新、德州滬平永發、銀河紙業等12家企業專利總數占100家企業專利總數的86.11%。其中,前6家企業專利數量占100家企業專利總數的58.33%,占據半壁江山。
4、民營造紙大企業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100家中,擁有專利的32家企業中,外資有9家,專利數占百強的17.22%;國有企業為6家,擁有專利數量比重為37.22%;其他17家為民營企業,比重高達45.56%,民營造紙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空前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充分體現,將引領中國造紙行業技術發展的方向。
(五)、企業管理水平較高,運營和成本控制較好
造紙大企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大力開展管理創新活動,創新出符合國情和企業特色的管理辦法,加快了企業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步伐。圍繞企業做強、做大、做專,迅速形成新的核心能力,確立起自己的競爭優勢;同時確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把企業建設成和諧企業;積極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堅持以人為本,創新“中國式管理”;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實施“全球戰略”,為企業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造紙大企業的領導者和高層管理人員是造紙行業的佼佼者,這些優秀企業家發揮自己獨特魅力,實施企業管理理念和企業運營方式,帶領企業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不但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也使得企業文化多姿多彩,具有鮮明的特點。大企業發展之路和優秀企業家的發展理念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給業內帶來有益的啟迪。
據統計,前100家造紙企業的營業費用為40.09億元,占全行業的29.33%;管理費用為45.09億元,占27.43%;財務費用為31.59億元,占34.48%。百強企業在三大費用占全行業的30%左右,而銷售收入和利潤占全行業的40%以上。大企業利用企業規模優勢,降低了管理和運用費用,創造出了更大的效益。
同時,造紙大企業承擔起了社會就業的重擔。造紙百強企業中,從業人員已經占到全國24.23%,特別是民營企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在新增就業崗位中,民營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占到了60%-70%。
|
年均從業人員
人 |
營業費用
億元 |
管理費用
億元 |
財務費用
億元 |
全國 |
747200 |
136.69 |
164.38 |
91.62 |
百強企業 |
181039 |
40.09 |
45.09 |
31.59 |
占全國比例 |
24.23% |
29.33% |
27.43 |
34.48% |
表9 前100位造紙企業三大費用統計
(六)行業環境保護的典范,產量占全國55.74%,污染排放不到1/10
由于我國小造紙企業數量較多,受環保治理技術和資金制約,小企業污染情況比較突出,給公眾留下了“造紙是污染行業”的不良印象。
事實上,在國家和公眾對環境保護要求越來越高的政策和輿論壓力下,近年來,造紙業的清潔生產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造紙化學品的發展、大型高速紙機的引進和開發,木漿和廢紙利用率的提升,都大大降低了造紙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負荷。同時,隨著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造紙廢水治理技術已相當成熟,水污染治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造紙行業污染排放大幅度降低
據統計,我國造紙產量從2001年的3200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6500萬噸,產量增加103%,而廢水排放量保持在31億噸左右。COD排放量從203萬噸下降到150萬噸左右,下降了75.4%。萬元產值COD排放量從0.168噸/萬元下降到0.069噸/萬元,下降了58.9%。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造紙行業總用水量(噸) |
|
|
|
68.8 |
76.7 |
水重復利用率% |
|
|
|
45.8% |
44.6% |
萬元產值新鮮用水量(噸) |
|
|
|
188.3 |
183.0 |
廢水排放量(億噸) |
31 |
31.9 |
31.8 |
31.9 |
36.7 |
占全國總量% |
15.4% |
17.4% |
18.4% |
16.1% |
16.99% |
COD(萬噸) |
203 |
163.9 |
152.6 |
148.8 |
159.7 |
占全國總量% |
33% |
35.3% |
29.8% |
33.0% |
32.4% |
萬元產值COD排放(噸/萬元) |
0.168 |
0.121 |
0.094 |
0.075 |
0.069 |
表10 2001-2005年造紙行業污染排放統計

圖9 2000-2005年造紙行業排放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COD)

圖10 2001-2005年造紙行業萬元產值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
2、大企業是造紙業污染治理的主要力量
造紙業容易產生水污染。據調查,造紙行業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大多數中小紙廠排放的污水,部分小企業COD指標平均超出國家標準3倍以上,是造紙污染的主體。而非木纖維制漿COD排放量占整個造紙工業排放量的60%以上,是主要的污染源。
對造紙企業來說,關鍵是有否經濟實力治理污染。事實上,只有相當生產規模的造紙企業,才有能力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進行排放前治理,并有合理的經濟效益。
太陽紙業公司累計投入4.2億元用于污水治理,排放廢水中的COD濃度已下降到150mg/L,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5%,遠超過45%的行業平均水平。華泰紙業累計投資7億元致力于污染治理,生產過程中廢水污染物的去除率達到95%,排放廢水中的COD濃度在150mg/L以下。泉林紙業是草漿使用大戶,經多年努力,COD排放濃度已下降為120mg/L。
3、發展大企業是行業治污的重要途徑
我國造紙業近些年快速成長,已經涌現出一批大型現代化造紙企業,具有生產規模大、資金實力強的特點,有能力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環保設備安裝,各項生產指標低于國家標準,有效控制了環境污染,F代造紙業已經成為具有循環經濟的典型行業,不再是“污染”的代名詞。
從環境保護角度來看,據統計,造紙百強企業產量已經占到全國造紙總產量的55.74%,但其COD排放量僅占全行業的10%。其中有三家企業榮獲中國環境保護最高榮譽——“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稱號。
我國造紙業目前產業集中度還較低,2006年全國3600余家造紙企業,年生產能力10萬噸以上的僅100余家。從政策上鼓勵造紙企業的發展壯大,通過新上項目和兼并重組,提高造紙業的產業集中度,是增加造紙行業治污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七)、節能減排是大企業發展的機遇,擴展了發展空間
2007年6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造紙行業將淘汰年產3.4萬噸以下草漿生產裝臵、年產1.7萬噸以下化學制漿生產線、排放不達標的年產1萬噸以下以廢紙為原料的紙廠!笆晃濉逼陂g淘汰落后生產能力650萬噸,其中2007年淘汰230萬噸。
2006年我國造紙生產量和消費量基本平衡。關停的小造紙企業以草漿為主要原料,主要生產文化紙和瓦楞紙,這些產品屬于低檔文化紙。隨著小型企業被關停,被淘汰的650萬噸的市場將被具有競爭實力的大企業和中型企業瓜分。這對大企業來說是新的機遇,是大企業最佳發展時機。
同時,關停小造紙將導致對麥草、蘆葦等原材料的需求大幅減少,非木纖維將降價,大型文化紙廠的成本將有所降低,從而帶動高檔文化紙價格逐漸上漲,促使大型造紙企業毛利率顯著上升,凈利潤超預期顯著增長。
預計2007年造紙百強所占份額會有所提高,“十一五”末期,造紙大型企業的數量將繼續增加,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加強。
(八)、造紙產業發展政策為行業指明方向,鼓勵大企業兼并重組
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中國第一部《造紙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提出“支持國內企業通過兼并、聯合、重組和擴建等形式,發展10家左右100萬噸至300萬噸具有先進水平的制漿造紙企業,發展若干家年產300萬噸以上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制漿造紙企業集團。”
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同時提出“努力提高產業集中度水平,到2010年,排名前30名的制漿造紙企業紙及紙板產量之和占總產量的比重由目前的32%提高至40%!
這意味著造紙行業將出現整合并購熱潮,目前看來,產能超過100萬噸的造紙企業數量仍然較少,而能進入300萬噸產能級別的企業也就是晨鳴紙業、玖龍紙業等極少數企業,因此如果想要打造若干產能超300萬噸的造紙企業,行業的并購重組將是必要途徑。
同時政策在產業布局,環境保護,行業準入等方面做了詳細的限定,明確提出對北方地區的造紙行業發展將進行限制,促進北方企業進行整合,在整體行業投資規模受到控制的條件下,華泰、太陽、晨鳴、博匯、銀鴿幾家北方企業可以通過擴大產能,兼并重組地方企業,成為未來的行業龍頭企業。同時,未來造紙行業新增產能將集中于新上大項目,而大項目一般只有大型企業才有實力投資建設,造紙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