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國內造紙業規模擴張 須警惕“規模陷阱”
 
 

  2005年,隨著中國市場全面開放,國外造紙巨頭加速涌入,市場競爭全面加劇,2006年國內造紙產能激增,引發部分紙種過剩。同時,多家造紙企業進入資源整合、林紙一體化的實施、新紙種的上馬、造紙企業的并購,這一切都在表明,國內造紙企業正在“做大做強”,快速發展經濟規模。

  造紙企業的大型規模在適應市場經濟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滿足現代科技進步所需要的巨額投入方面,確實具有一般企業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我們看到它在擁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同時,也需要警惕隨之而來得“規模陷阱”。

何謂規模陷阱?

  規模陷阱是指企業在發展規模經濟中,由于企業不經濟發展,在形成一定規模后遭遇到資金鏈短缺、斷裂等問題,使得企業進入不良經營狀態的現象。

規模陷阱是如何造成的?

一、 短視行為引發規模陷阱

  一般來說,企業在發展時,都會對市場外部環境進行必要、全方位的掃描,認真選擇合適的策略,以期成功進入相關或不相關行業,但體現在戰略思維上,卻往往產生了企業的戰略短視。

  很多企業在特定領域取得成功,便以為在其他領域也可以照葫蘆畫瓢;經典的戰略管理教科書,也為企業提供了許多流行的環境分析工具。企業更多思考的是“什么產業能賺錢”,而不是我“能賺到什么行業的錢”和“應該賺什么行業的錢”。離自己熟悉的業務越遠,任何所謂的“理性”,越可能成為企業的一廂情愿。

  帝賢B由紡織進入造紙,看好的正是前幾年我國造紙業的迅猛發展速度,2003年,帝賢B與日本制紙株式會社共同出資建造年產62萬噸各種高級印刷紙、文化用紙、銅版紙項目。帝賢B進入造紙業正好是造紙產品需求大于產能的時期,而且帝賢B走的是低成本路線,低成本是十分有效的市場競爭武器,應該有著很好的市場前景。帝賢B也曾豪邁地表示過:“全中國所有的造紙廠都倒掉了,帝賢B也不會倒!蹦敲矗@樣一個前景本該很好的上市企業,為什么會發生企業停工、董事長股權將被拍賣這樣的事件呢?

  事實上,帝賢B是由于選擇了市場不理智擴張的產品種類,多家企業紛紛上馬進行擴產,而帝賢B在從紡織進入造紙這個自己不熟悉的行業,看到原本擁有很大利潤的產品,同樣想分一杯羹,不過沒想到遇到產能激增,利潤大幅下降的局面,以至于資金鏈斷裂,企業停工的現象。正是由于企業的短視,大力發展規;,最終出現由于資金鏈斷裂導致大股東、董事長王淑賢股權將被拍賣的事件。

二、 認識盲目陷入規模陷阱

  經濟規模不等同于規模經濟,當前一些造紙企業看到我國企業在與國外大型造紙企業相比,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銷售收入上都有著巨大差距,且規模不經濟,從而認為使我國造紙企業實現規模經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擴張擴張再擴張,只要規模上去了,規模經濟也就水到渠成地實現了,這實際上是對規模經濟的誤解。

     經濟常識告訴我們,在通常情況下,企業規模與生產經營成本有著直接的和密切的聯系。企業只有具備一定的經濟規模,才能贏得效益。因而,企業經營者追求擴張,努力實現規模經營,本是一件天經地義之事,然而凡事當有度,適度才能贏。企業在追求規模經濟時,必須堅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不僅要量力(既包括經濟實力,也包括人才、技術實力和管理能力等)而行,而且一定要把握市場趨勢,隨著市場走。如果不尊重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不顧主客觀條件,不管市場如何、技術如何,只憑“雄心壯志”和一時的激情沖動,盲目擴張,追求企業短時間里實現產值、市場占有率的非常規膨脹,那么,無可置疑,這樣快速膨脹的企業用不了多久就會以同樣快的速度回到起點,甚至由于負債累累而一蹶不振。

     目前,國內造紙企業的負債率高達65%以上,其中晨鳴紙業1997年收購湖北漢陽造紙廠,組建武漢晨鳴,并控股了襄攀晨鳴、赤壁晨鳴、乾能熱電等多家企業;然后相繼控股海拉爾造紙廠、上海晨鳴、江西晨鳴等;前不久,晨鳴又收購了*ST吉紙的造紙生產線,組建了吉林晨鳴。一直看好收購的晨鳴,在近期又與黑龍股份洽談收購事宜,同時還有在建的湛江晨鳴項目。盡管晨鳴紙業在收購擴張時,采用低價收購戰術,之后進行一定的投入,成功使之進入運轉,但即便如此,企業所付出的資金也是高額的數字。截止至2005年底,公司帳面上的貨幣資金只有10.06億元,而僅湛江項目所需資金總額就高達94.32億元,高速度的擴張戰略,緊缺的資金鏈條,已經成為其限制發展的枷鎖。

  研究員杜麗虹認為,“企業前景的根本仍然在于經營回報率和資產的周轉率”。

  “晨鳴紙業” 的資產周轉率在0.6倍左右,由于其所缺資金龐大,按照目前企業擴張速度,其資金周轉率將有下降的趨勢,一旦資金周轉率超過警戒線,企業將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而“太陽紙業”的資產周轉率在1倍以上,同時由于公司具有技術優勢,“太陽紙業”的外部極限擴張速度更大,因此,實際上它只需3年左右的時間在規模上就可以超越“晨鳴紙業”了。

三、 外部環境迫入規模陷阱

  2002年以來,我國紙及紙板的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5.02%,而消費符合增長率為12.65%,造紙產量每年都以高于消費量的速度增長。其中04-05年產能集中上馬,06年集中釋放,預計06-08年,年增長率分別為17.67%,10.87%和11.15%,均高于同期消費增長率。

  高速的產能增長,與之相對的消費增長速度則稍顯緩慢,由于紙品產能增長較快,同期原材料價格處于上升周期,新聞紙、輕涂紙、銅版紙、白卡紙等主要品種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4~10%)。為了取得競爭優勢,降低自身成本,許多造紙企業不得不進行擴產,以應對外部環境的沖擊

  以華泰為例,華泰選擇了新聞紙的擴張,120萬噸的新聞紙生產線的投產,使得華泰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同時也降低了新聞紙生產成本,其新聞紙價格已經接近國內小紙廠的最高價格,同時擁有更高的質量,使得國內眾多報社紛紛選擇。

  盡管大規模的擴張降低了華泰的生產成本,但面對目前并不景氣的新聞紙市場,華泰仍然處于十分尷尬的位置,是繼續擴張,還是轉產其他?華泰在廣東新會合資建設120萬噸新聞紙生產線給了我們答案。但是新的產能又能給華泰帶來多少期望,降低多少成本呢?

  日前,有消息稱,美國報業集團將采用中國新聞紙,其原因是國內新聞紙價格較低,與北美新聞紙相比,即使加上運費,國內新聞紙仍然占有很大的優勢,國內過剩的新聞紙似乎已經找到了解決的辦法。而事實是否如我們所看到的這樣呢?

  國內新聞紙生產的60%采用美廢8#,而美廢8#價格在2006年大幅上揚,從年初的135美元/噸上升至12月底的172美元/噸,扣除人民幣升值因素,美廢8#漲幅約23%。而北美新聞紙目前需求量按照6%左右的比率在下降,全球廢報紙的年供應量同比逐年下降,而國內快速新增的新聞紙產能均采用美廢8#作為原材料來源,美廢8#供需失衡狀況將會持續,預計美廢8#價格仍將逐年提升,嚴重影響國內新聞紙企業的毛利率。

  伴隨著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人民幣升值同樣也給新聞紙出口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新聞紙出口是否仍像今年一樣看好,仍然有待商榷。同時,北美市場的運費高達100-130美元/噸,國內新聞紙成本的上升帶來新聞紙價格的上升之后,國內新聞紙差價將不足以彌補運費,且國內新聞紙進入北美后,本地廠商有可能啟動反傾銷調查,以便阻止中國新聞紙的進入。高額的運輸費用以及反傾銷調查必將成為我國新聞紙出口所面臨的問題。

  按照目前新聞紙發展形勢,在2008年,華泰新投產的40萬噸新聞紙將如何解決,華泰將其寄期于2008年的奧運會新聞紙需求的增量,但其后期增加的產能又將如何處理?在渡過奧運會新聞紙需求增量期后,其原有產能又將如何解決?事實上,新聞紙作為同質化、技術含量較低的大宗紙品,競爭力來源無法從技術上獲取更多,較低的差異化也使得新聞紙只有通過擴產來降低自身成本。

  外部環境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進行規模擴張。企業有一個擴張指數,就像氣球一樣,氣球在上升過程中,氣壓不斷降低,使得氣球不斷膨脹,當上升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破裂,“在既定的經營能力和市場環境下,企業資源所能支撐的最大擴張速度,我們稱之為‘極限擴張速度’,因為企業成長超過這一速度,將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 杜麗虹說。

四、“規模陷阱”客觀存在

     必須認清“規模陷阱”是客觀存在的,企業規模發展越大、組織結構的層次越多、信息反饋的渠道越長,其組織結構機能的活力就越差、出現風險概率越高、陷入“規模陷阱”幾率越高,結果必然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管理工作人員的低效率。

     目前,國際許多企業已經認識到了大規模企業不是萬能的,例如國際紙業。日前,國際紙業出售了其擁有的多家林業資產,同時對其負資產進行了鞏固,并剝離不相關的飲料業務,精簡企業規模。
如何規避規模陷阱?

一、 戰略回歸避免短視

   對短期機會過分把握除了不利于企業長久發展外,短期利潤是否可以獲得也令人生疑。在企業擴張熱潮中,許多造紙企業一次次把握外界機會,大把大把地向外扔錢,最后發現事與愿違。

   向長久發展回歸,不是從此采取保守的態度,而是要求企業將視覺由外及內,更多的從組織長期發展考慮問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打造優秀的組織特質上來;萜涨叭蜟EO約翰?楊說道:“我們把核心價值和實務分得清清楚楚,核心價值不能變,但是實務可以改變。利潤雖然重要,卻不是惠普存在的原因。”

  那些對機會過分關注的造紙企業,你的核心價值在哪里?

二、 超越規模思維 尊重客觀經濟規律

  確定企業規模時應充分考慮各種限制性條件,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企業規模本質上是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反映。實踐中,企業最優經濟規模的確定應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綜合考慮管理、財務、人才、科技等企業內部資源制約因素,以及宏觀經濟狀況、產品需求彈性、目標市場競爭程度等外部約束條件,使企業集團的發展具有堅實可靠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即可預期的行業競爭態勢和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在追求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不應拘泥于發展經濟規模,而應超越規模思維。

  在現今企業高速發展的社會上,規模效益降低成本的方式已經越發蒼白,造紙企業在早期發展中,造紙原料基本采用進口為主,因此規模的巨大化對企業是具有競爭優勢的,規模越大產品單位成本越低。反觀當前,APP、STORA ENSO、岳陽紙業等已經或陸續進入樹木資源爭奪戰,成本向產品本源回歸,低廉的上游成本使得企業的巨大規模顯得無力。

  企業的成長動力主要來自運營效率與市場需求,同時受到金融資源供給的制約,尤其是作為投資驅動型的造紙行業,金融資源決定著投資能力,進而包括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

  在現今的市場形勢中,金融資源已經不再以規模定論。眾所周知,資本都是逐利的,資本在推進行業分化、企業盈利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資本追尋的是具有盈利能力的企業。在過去幾年,資本追逐的是造紙業的規模,而在現在,國內紙品利潤下降,遵循客觀的經濟規律,資本為了追逐更好的增長方式,則超越規模思維,尋找具有價值提升能力的企業。

  中國紙業戰略專家郭永新先生指出:“中國造紙企業依靠擴張規模獲取成功的生產制勝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外國紙企和國內外資紙企,與內資紙企之間激烈的競爭,更為企業發展敲響了警鐘,依靠一步到位的產能競爭是不可取的。國內造紙市場趨于緊張狀態,能否尊重客觀經濟發展規律,提高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超越規模思維,避免‘規模陷阱’,作好競爭策略研究,是企業戰略制勝的法寶。”

三、 提高核心競爭力 發展資源優勢

  眾所周知,造紙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規模經濟十分顯著的行業。造紙產業資金密集型與規模經濟性的特點決定了資金對于造紙企業發展的特殊意義,通過生產經營的自我積累的方式顯然不能滿足企業迅速擴張的需要,更重要的或者說更有效的是通過資本運營,以外部交易的方式來實現。

  造紙企業獲取資本,其自身優勢決定著資本運營成功與否,企業規模化發展中,企業自身優勢則是由企業核心競爭力決定的。所謂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在管理、技術、文化等環節上明顯優于競爭對手且不易被模仿的,能夠滿足顧客價值需要的獨特能力。

  造紙行業首席分析師李世新認為,“中國紙業正在發生競爭格局的變化,最后的龍頭一定是擁有上游和技術優勢的企業,無論它們現在的規模是大還是小;反之,不擁有這兩個要素的企業,因競爭力弱勢,規模越大則風險越大,即規模陷阱!

  歸根結底,國內造紙企業發展必須由狂熱浮躁向冷靜理性回歸,由對外界的過分關注向企業本原回歸。企業只有認識到戰略管理上的短視、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目標、關注核心業務為發展、耐心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避免陷入“規模陷阱”,才能夠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

作者:復水

 

作者簡介
{pic}
{author}
 
簡介:{intro}  
·林業局嚴查地方政府非法占林 或利好造紙行業
Copyright @ 2000-2006.Beijing IyoUyo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設置中國紙網為首頁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客服電話:010-82059026 010-82057003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