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情況 紙及紙板消費量呈現出增長趨勢。2023年我國紙及紙板消費量為13.165萬噸,較上年增長6.14%。細分品種中,其他紙及紙板、瓦楞原紙、箱紙板增長幅度最大,分別為9.68%、8.70%、8.20%。 回收紙價格指數快速下跌后低位震蕩。2023年,受到全球經濟環境、進口關稅政策和國內經濟狀況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我國回收紙價格指數呈現快速下跌后低位震蕩趨勢。其中一季度價格指數跌幅較大,二、三、四季度呈現區間震蕩走勢。期間,最高價1977元/噸,最低價1535元/噸。 國內回收紙回收量少幅下降;厥占垉r格的持續震蕩下降影響了回收行業回收的積極性,導致市場上的回收紙回收量較上年度有所下降。2023年我國回收紙回收量為6229萬噸,同比下降4%。2023年,回收紙行業市場交易額為991.4億元,下降25.2%。 再生紙漿進口量再創新高。國外回收紙不再允許進口至國內,國內造紙企業紛紛在海外建立回收紙紙漿廠,將回收紙加工為再生紙漿,再經海關進口至國內造紙廠,該舉大幅提高了再生紙漿進口規模。2023年,我國再生紙漿進口達476.0萬噸,再次創造歷史新高。 二、發展特點 大型分揀中心普遍面臨“吃不飽”的局面。受國內外宏觀大環境的影響,居民產生的再生資源數量較往年出現一定程度的減少,導致生活源廢紙產生數量不及往年。工業源廢紙方面,近兩年來我國出口至歐美等國家的商品受到更多限制,同時疊加國內投資下降等因素,導致多個工業領域的工業產品減量非常嚴重,造成分揀中心回收的工業廢紙數量也大幅減少。綜上,原來以本區域居民端、工業端廢紙為主要原料的分揀中心,因為其收運的覆蓋半徑有限,在短時間內難以擴充至更寬闊的區域,導致多數大型分揀中心普遍面臨“吃不飽”的局面。 重點廢紙回收加工企業由單一經營向綜合經營轉變。在國家健全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大力推行“兩新”行動等政策引導下,近年來行業涌現出了一批以參與當地廢舊物質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重點廢紙回收企業。這些企業主動按照《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標準》要求進行建設管理,其中的優秀者還申報成功為符合《廢紙加工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合規建設運營廢紙分揀中心意味著其生產經營成本大幅提高。但由于今年回收紙行業前端產生量下降較為明顯,驅使重點回收加工企業在開展回收紙業務的同時,向廢鋼鐵、廢塑料,甚至商業秘密載體銷毀等利潤較高的品類和領域拓展,以獲得價值增值,如天津拾起賣、萬綠達集團、蘭州金泰、江蘇榮運達等公司。 行業特許經營有望在回收加工領域推廣應用。2021年,北京市印發《關于加強本市可回收物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可采取特許經營等方式,適度扶持,重點培育市場龍頭企業”,彼時再生資源領域的特許經營一直牽動著從業者的神經。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提出鼓勵各地探索采取特許經營等方式推進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在實踐中,2023年9月天津市東麗區盛華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中標天津市東麗區再生資源回收特許經營權轉讓項目;今年10月,貴陽市商務局委托代理機構發布貴陽市垃圾處理及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特許經營項目,以30.26億元的采購預算價格出讓全市12個再生資源分揀中心30年的特許經營權。實施特許經營,將充分發揮特許經營單位的作用,建創新公共服務投融資機制,緩解地方城鄉分類后的處理能力和效率不足問題,助力構建穩定、可持續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未來有望在更多地區推廣。 造紙企業與回收企業探索質檢前置緊密合作模式。為解決廢紙原料供應質量和穩定性問題,造紙企業與回收企業一直不斷探索原料供應合作模式,從“中轉庫”、“中轉站”到“質檢后置”,再到區域廢紙云倉,涌現出多種形式。為降低廢紙質檢過程中的交易成本,避免供求雙方博弈帶來的效率和質量問題,嘉興市廢舊商品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與江蘇某大型紙企開展了“回收倉”質檢前置模式探索,即紙企在嘉興回收公司分揀中心劃出專門區域作為自己原料倉,定期輪換質檢人員在合作回收倉負責質檢和收購。嘉興回收公司嚴格按照造紙企業的質檢要求,執行各品類廢紙的分揀加工,紙廠質檢合格后即實現產品出庫與原料入庫的“雙同時”,到紙企基地后不再二次質檢。雙方按照約定的供應規模和供應價格結算,共擔市場波動造成的價格風險。這種模式不僅保障了造紙企業對每包廢紙質量的管控,也降低了回收企業的退貨風險。未來,隨著分揀中心智能化質檢技術推廣,人工質檢成本及主觀影響將大大消除,回收企業和造紙企業在分揀中心質檢前置合作有望規;茝V。 廢紙企業的經營規范性將進一步提升。隨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全社會對再生資源的關注與投資進入到一個新階段。今年10月18日,新央企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該央企將專門從事資源循環利用,承擔打造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的重要任務。企業注冊資本100億元,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此前,陜西、山東、江蘇等多個省份已經成立省級環境集團,部分地級市也成立了市級環境集團,多數環境集團涉及再生資源回收業務。對于這些央(國)企來講,經營的合規性是其第一原則,在回收加工廢紙的過程中,必將按照《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標準》《廢紙加工行業規范條件》等規范進行建設管理,這將引領、帶動行業的經營進一步規范。 商業秘密載體銷毀業務成為回收企業新的業務發力點。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社會產生的商業秘密數據逐漸增多,但是對商業秘密的認識和保護尚存在短板,商業秘密泄露事件時有發生。商業秘密載體銷毀是保護商業秘密的最后一道關口,對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再生資源回收加工企業可以利用現有設施和回收渠道解決商業秘密載體無處銷毀、銷毀不規范、尾料處理難等問題,同時也可以提高尾料資源化效率和規范化程度。比如天津市綠天使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建設運營天津供銷商密中心,為全市公共機構及企業、個人提供各類紙介質、磁介質及其他介質類載體銷毀服務、保密運輸服務等。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為幫助再生資源企業建立完善的商業秘密載體銷毀管理體系,規范商業秘密載體的銷毀過程,制了定團體標準《商業秘密載體銷毀通用規范》(T/ZGZS 0101—2022),并聯手認證機構共同推進商業秘密載體銷毀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目前,已有天津市綠天使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廣東綠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通過商業秘密載體銷毀管理體系認證。 再生資源信息存證平臺標準實施推進行業稅務管理規范化。為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稅前憑證缺失難題,推進行業稅務管理規范化,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積極牽頭,聯合中再資源(寧夏)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共同立項并制定了《再生資源經營性電子數據存證技術規范》團體標準。該標準于2023年5月正式公布并實施。標準發布后,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立刻聯合第三方認證機構,啟動了標準認證實施工作。截止目前,已有中再云匯(寧夏)環?萍加邢薰镜5家企業通過再生資源電子數據存證服務認證。此外,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兩新”行動決策部署,實施標準提升行動,協會積極推動該團體標準進一步升級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信息存證規范》國家標準。目前,該國家標準的報批工作已完成,預計將于年底正式公布。 三、省市規模 2023年全國回收紙回收量為6229萬噸,相較于2022年下降4.1%。 山東省的回收紙回收規模持續位居全國第一。山東省回收紙回收規模達到750萬噸,持續位列第一,是我國回收紙回收量最大的省;廣東、河南、浙江、江西回收量均在500萬噸以上,位列第二梯隊;江蘇、四川、湖北、廣西、福建、安徽、重慶的年回收量在200萬噸至500萬噸之間,位列第三梯隊。 經營量100噸/天以上單體回收紙打包廠數量持續減少。2023年國內經營量100噸/天以上單體回收紙打包廠共計116個,較2022年減少22個,同比下降15.9%。從省份(直轄市、自治區)看,江蘇省擁有100噸/天以上打包廠數量最多,共15個;廣東、浙江、福建、湖南、北京的回收紙打包廠數量均在10個以上;山東、安徽、江西、天津、上海在5個及以上。 經營量50-100噸/天單體回收紙打包廠數量基本持平。2023年經營量50-100噸/天單體回收紙打包廠數量為719個,較上年幾乎持平,同比微增0.3%。從省份看,廣東、浙江數量較多,分別為110個、100個;河北、江蘇、四川、山東、安徽、天津、江西、北京打包廠數量在30-100個之間,湖南、湖北、上海、海南、貴州、福建、山西、云南打包廠數量在10-30個之間。 經營量30-50噸/天單體回收紙打包廠數量有所增加。2023年經營量30-50噸/天單體回收紙打包廠數量為2471個,相較于2022年數量增加5%。從省份看,2023年廣東、浙江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330個、300個;山東、江蘇、河北、廣西、福建、湖北、四川數量在100-300之間,河南、湖南、安徽、山西、江西、貴州、北京數量在50-100之間。 四、重點企業經營情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