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跑審批得抱著一尺厚的紙質材料去,而如今很多申請足不出戶就能預約申報!闭f這話的人叫李亮,是亞太森博(山東)公司事務部工作人員,2011年開始負責單位項目申報相關工作。 近年來,隨著日照對營商環境的重視,李亮跑起手續來越發順暢。去年,他和同事去辦理公司擴建年產35萬噸液體包裝紙項目和年產50萬噸高檔文化紙項目的環評手續。環評是所有手續中編制周期較長、公示次數多、審批流程相對復雜的一道,手續的辦理直接影響到項目的開工建設速度。 李亮沒想到,當項目還在醞釀階段時,審批部門就主動上門、主動對接、提前介入,在項目審批過程中對項目實施了容缺受理,還提供了環評技術評估預約服務。在項目報批前,便幫他們提前預約了專家組織評審會,實現了項目環評即報即審,無縫銜接,大大壓縮了環評評估的時限。 去年7月,亞太森博和日照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公司將實施產業鏈延伸項目。 “落戶19年,公司為什么如此青睞日照?我想除了區位優勢外,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就是最強大的‘吸鐵石’”。李亮堅定地說。 背景解讀: “亞太森博持續增資”的故事,折射出的是日照久久為功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所取得的實效。 企業是激蕩城市發展最大的活力源泉。讓企業與城市彼此成就、同頻共振,就要把企業需求作為重要風向,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從以往的“能辦”到現在的“好辦”,從記憶中的“難點”到眼前的“試點”,堅持“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高效辦成一件事”“一張清單”“一網通辦”“一鏈服務”“一站辦理”等措施紛紛推出……多年來,日照始終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全力打通制約發展的卡點堵點,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成立工作專班一企一策高位推動,為創造城市與人才、與企業的“雙向奔赴”,營造了更好的產業生態,讓越來越多投資者“近悅遠來”,選擇投資日照、落地日照。 “速度+力度+溫度”,護航優化營商環境,日照正方向明確、腳步扎實地奔赴充滿希望的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