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國內紙漿期貨主力合約開盤報6202元/噸,盤中低位震蕩運行;截至收盤,紙漿主力最高觸及6212元/噸,下方探低6040元/噸,跌幅達3.07%。 據悉,自5月22日以來,紙漿期貨9個交易日跌幅達5.45%。對此,物產中大資本期現經理趙曉君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盤面進一步下跌,基差進一步走強,內外盤倒掛進一步嚴重,價格底部會更快來到。 新增產能方面,去年下半年投產的凱米(Kemi)漿廠產能開始爬坡,海外市場預計全球最大紙漿企業巴西金魚紙漿(Suzano)的Cerrado項目將于6月投產,產能約為255萬噸,國內市場預計年中約有150萬噸產能項目投產。 庫存方面,截至5月31日,5地港口庫存為183.99萬噸,較之前+1.03萬噸。交易所庫存47.02萬噸,+0.92萬噸。港口+交易所庫存共231.01萬噸,+1.95萬噸。當前國內港口庫變化屬于小幅累庫,屬于正常季節性變化。雖然對價格指引意義一般,但如果后續庫存仍有增長,預計會引起外界關注。 此外,當前國內紙漿消費處于季節性的淡季之中,在下游利潤和開工整體偏弱的情況下,紙漿價格缺乏上漲動力。而此后紙漿在三季度或迎來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盤面存在資金搶跑可能。因此,需要關注后續紙漿消費是否能夠迎來季節性好轉。 目前供需上利空的因素有下游紙張利潤處于低位,多有虧損,高漿價并不合理。需求淡季,紙張及紙漿均出現高位成交困難。 值得關注的是,造紙行業也存在利多驅動,首先是進口成本持續提升,內外價格倒掛明顯,流通貨源在心態尚平穩的時候顯示偏緊。歐洲港口庫存低位波動,在進口價估值角度有支撐作用。與此同時,歐洲漿價高于中國漿價,對中國進口紙漿價格同樣有利多效應。 南華期貨則發布研報表示,上周國內紙漿現貨價格偏穩運行,部分漿種價格小幅下跌,由于進口成本提升,貿易環節低價惜售。2024年4月歐洲港口庫存較3月下滑3.33%,較2023年同期下滑30.92%。國內木漿系四大紙種開工率及產量對比前一周均有所提升。供應端短期仍偏上驅動,下游向下驅動減弱,預計紙漿期貨價格波幅拉大,整體偏高位運行。建議SP2409主力合約多單減倉或觀望,2409—2411合約正套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