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形勢分析 首先,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3年1-9月份的數據來看,2023年制漿造紙及紙制品行業企業數量是7628家。其中,生產商品漿的企業約58家,造紙企業有2559家,紙制品企業有5011家。整體比去年增加了300家。 從生產情況來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9月份數據顯示,紙生產量達到10444萬噸,同比增長2.8%;作為商品出售的原生漿生產量達1180萬噸;紙制品生產約5370萬噸。 從前三季度經濟指標來看,2022年全行業營業收入達1.52萬億,而2023年前九個月完成約1萬億?傮w來說,行業經濟在下降。 利潤方面,造紙行業平均每年銷售收入約15000億,利潤約700億-800億。這幾年由于疫情、國際形勢變化和地緣政治問題,造紙業的利潤平均以30%-50%的速度不斷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造紙生產企業整體利潤下降幅度為43%,而2022年是49%,2021年是39%。盡管利潤這幾年呈現下滑趨勢,但總體上還是盈利的。 目前,國內造紙面臨的問題是原料缺乏,所以商品漿的進口量逐年增加。到2023年9月份,商品漿的進口已達2600萬噸,是2022年全年的進口量。預計今年總進口量大約為3500-3600萬噸。其中,溶解漿和絨毛漿大約為470萬噸。而廢紙漿目前已有390萬噸,預計今年會達到440萬噸左右。 另外,2023年國內的原生紙漿總量預計會大于進口總量,符合目前國內制漿業不斷投入生產的趨勢。目前,在紙漿總量已經超過1億噸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原料質量成了企業、行業、政府要考慮的問題。據了解,國內部分地區的政策已經有所放松,為紙漿項目的建設提供支持?傊,為了保證國內產業鏈的穩定,漿仍然是重點發展項目。 2023年各紙種發展概況 2023年新聞紙的進口量比去年有所減少,但是總量仍然較大,所以行業正努力增加出口。預計2023年新聞紙的消費量大約為130萬噸。 2023年書寫印刷用紙消費量大約為1678萬噸,基本與2022年持平。其中,未涂布的書寫紙主要依賴出口來維持國內生產和消費市場的弱平衡。 涂布類銅版紙每年產量大約為600萬噸,主要依靠出口。隨著國內消費轉暖,預計2023年出口會減少一半。 目前國內生活用紙的產能比較可觀。由于市場的恢復,人們生活水平、收入逐步提高,加之經濟的增長以及生活用紙投資門檻越來越低,預計2023年生活用紙的總量將繼續保持增長的趨勢。 當前,卡紙的消費在增加,而產能卻在減少。首先,國內部分地區的產業結構發生變化,例如富陽產業政策的變化調整,當地已有六七百萬噸產能的減少,且部分產能搬到了安徽、江西等地。此外,原料的減少也是造成卡紙產能減少的重要原因。另外,如今報紙產量下降,新聞紙的回收量越來越少,導致灰底卡紙的生產受到影響。 2023年箱板瓦楞紙的進出口總量增加,且進口量的增幅最大。首先,因為國內原料的質量問題。當下,國內通過加快廢紙回收率來提高回收紙總量,從而影響廢紙漿的質量。因此,增加箱板瓦楞紙的進口是形勢所迫。其次,部分走出去的企業也開始生產原紙,將國外的產品輸送到國內,一定程度提高了箱板瓦楞紙的進口量。 主要品種凈生產量的預測 目前,中國貿易出口大于進口,中美之間的貿易總額大概為7000多億美元,其中,進口額大約為4000-5000億美元。隨著習總書記訪問美國并展開談判,相信會有一些利好政策刺激消費,這對包裝業的發展影響頗大。 根據預測,2023年國內漿的生產量將達到8850萬噸,同比略有增長,紙漿的消費總量大約為11600萬噸;而紙和紙板的生產總量大約為12700萬噸,同比增長2%,預計今年消費量大約為13000萬噸。 2023市場整體形勢總結 根據以上分析和預測,2023年的經濟形勢向好發展。雖然2023年造紙行業的虧損面達到了30%,但總生產量并未減少,而且在市場需求沒有降低的情況下,進口漿也大大增加。 2023年長時間的市場博弈以及受負面網絡信息的影響,造紙業悲觀情緒濃厚,導致各大、小企業紛紛調整策略,降價銷售,由此導致整個行業效益下跌。 盡管從銷售情況來看,2023年的實際需求總量并不樂觀,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產需失衡,因此實現可持續發展才是接下來的戰略重點。 自2018年紙漿正式在上海期交所上市后,行業內更要對它有正確的認識。目前,上海期交所和證監會也將膠版紙和瓦楞原紙納入期貨產品考量。 未來展望 雖然當下經濟外部環境還有些不確定因素,但全球經濟形勢已經出現好轉的跡象。從市場需求層面來說,2023年前幾個月,國內外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最關鍵的是行業內信心不足。 隨著中國經濟、貿易的增長和中國在國際貿易中地位的提高,未來會極大地刺激紙張需求,2024年整體形勢也會起穩回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預測,造紙行業未來的增長要看增量,要從產品結構、環境容量以及雙碳的執行和后續的影響三個方面應對。另外,要重視國家發布的“雙碳”目標,即“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因此,在需求增長、政策約束的情況下,造紙行業未來應該如何發展,需要大家一起考慮,企業可能要用新產能來淘汰一些庫存,而最理想的目標是要做到增產不增量,增量不增污、不增能。 總而言之,無論形式如何,企業在遵守市場規則,維護好自身權益的基礎下提高發展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為后續的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