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雙碳”戰略,推動印刷產業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探索產科教協同創新有效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科創中國”雙碳戰略與數字印刷產學融合會議近日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舉辦,《2023中國柔性版印刷發展報告》《2023長三角綠色包裝產業發展報告》兩本藍皮書同步在會上首發。 綠色發展是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標志。柔性版印刷(簡稱“柔印”),尤其是采用水性油墨的柔性版印刷,是行業公認最具發展前途的綠色印刷方式之一。目前,我國柔性版印刷除在瓦楞紙印刷領域占據絕對優勢外,在標簽、無菌液體包裝、紙杯紙袋紙碗、餐巾紙、無紡布等領域的優勢地位不斷鞏固,在透氣膜、折疊紙盒等領域的應用拓展迅速,在薄膜類軟包裝領域的應用逐步發展。在印刷智能化建設和實踐方面,多家柔印企業也走在印刷行業前列。 《2023中國柔性版印刷發展報告》指出,人才是行業持續發展的保障,在歷年行業調查中,專業的柔印技術人才短缺始終是重要制約因素。由于工藝的獨特性,平版和凹版印刷等領域培養的大量專業技術人才無法在短期內滿足柔印的專業要求,還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專業培訓和實踐鍛煉。同時,在印刷智能化升級背景下,熟悉印刷行業知識的軟件工程、自動化、人工智能、信息工程、機器人工程方向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更為緊 包裝行業企業作為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參與主體,是產業綠色轉型和綠色創新的重要推動者。《2023長三角綠色包裝產業發展報告》梳理長三角地區綠色包裝產業的現狀與發展情況,對相關綠色包裝創新技術研發、行業標準、產業政策等領域進行深入剖析,從環境保護、資源回收再利用、產業協同創新等多個角度,重點關注可降解材料、生物基材料、回收再利用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同時探討綠色包裝產業在智能化、數字化等方面的最新行業應用發展及技術演變趨勢,展望未來智能包裝的前景。 “中國柔性版印刷發展報告”已是連續第五年發布;“長三角綠色包裝產業發展報告”則為第二次編制。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蒲刑庁撠熑吮硎,兩本藍皮書通過調研行業企業,發現行業共性技術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點,集聚專家智慧,在行業發展戰略、共性技術問題解決、人力資源提供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和操作性意見,助推柔性版印刷行業和綠色包裝行業持續快速發展,實現行業綠色化轉型,提升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 此次產學融合會議包括“綠色數字印刷”和“綠色創新包裝”兩個分論壇,為探索印刷和包裝行業的綠色轉型發展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思路與應用指導。 上海市智能制造產業協會會長徐洪海在“智能制造推動印刷產業高質量發展”主旨報告中解析了智能制造系統的三維體系架構。他提出,印刷行業智能制造發展總體趨勢是“印制方式多樣化、生產過程綠色化、裝備制造智能化、技術支撐網絡化、服務產業專業化”,并從智能互聯、信息整合、柔性制造、數據決策等方面分析印刷行業智能制造所面臨的問題,從規劃、團隊建設和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議。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主任宋延林帶來“納米綠色印刷技術與產業綠色變革”主旨報告,闡釋納米印刷技術的機理,將納米材料創新研究與印刷技術緊密結合,發展納米綠色印刷制造技術,可以從源頭解決傳統減法工藝的污染,并為印刷電子、印刷光子等戰略新興產業奠定基礎,為古老的印刷術描繪綠色未來。 恩熙思(德國)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弗洛里安·霍爾茲樂分析“世界柔性版印刷前沿技術進展暨全球市場”,他認為,亞洲的軟包裝市場在全球具有廣闊前景。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教授錢俊提出,印刷和包裝的融合是發展趨勢,未來的印刷和包裝行業與醫療健康產業結合將大有可為。貝加萊工業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技術傳播經理宋華振分析,數字化技術賦予印刷工業在產品的數字化設計、生產線的數字化運營及基于數字化的品質與成本持續改善等方面的動能,有利于其獲得持續競爭力。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印刷包裝與工程系主任顧萍在“印刷包裝行業綠色生態建設之路”主旨報告中提出,加快推進包裝印刷業綠色化發展,要從頂層設計、產業標準、精細管理、低碳設計、綠色認證、信息技術、智能工廠、碳資產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