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綠色智造·賦能未來”為主題的“2023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南寧舉行。該論壇旨在促進造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推動造紙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雙飛分析了我國造紙產業原生漿生產現狀,并提出了發展林漿紙一體化和構建清潔生產技術標準體系的建議,以推動我國造紙行業實現穩定的原料供應和低碳化發展。 目前,可持續發展已經逐步成為時代主題和企業命題。造紙業是我國傳統制造業之一,也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一個重要領域。當前,在經濟轉型和發展的背景下,由于消費升級和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用紙量和紙品質量呈現了更多的多樣性,這催生出了新的增長點和市場需求。 中國造紙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制漿造紙及紙制品全行業2022年生產紙漿、紙及紙板和紙制品合計28391萬噸,同比增長1.32%;全行業完成營業收入1.52萬億元,同比增長0.44%。2022年全國紙及紙板生產企業約2500家,全國紙及紙板生產量12425萬噸,比上年增長2.64%。消費量12403萬噸,人均年消費量為87.84千克。 由此而言,造紙行業的綠色轉型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在造紙行業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林漿紙一體化”逐步成為各頭部紙企的首要選擇。 “林漿紙一體化”,指的是將林、漿、紙三個環節整合在一起,讓造紙企業擔負起造林的責任,自己解決木材原料問題,發展生態造紙,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結合的產業格局,促進造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頭部造紙企業之一,晨鳴紙業以產業優化升級減輕環境負荷,以創新驅動減少資源投入,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綠色低碳戰略,努力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一起推進,堅定不移走“林漿紙一體化”發展道路。 自2005年起,晨鳴紙業布局“林漿紙一體化”全產業鏈,迄今已在壽光、湛江、黃岡等主要生產基地均配有化學漿生產線,木漿總產能達430萬噸,是國內首家基本實現木漿自給自足的現代化大型造紙企業。 通過“林漿紙一體化”,晨鳴紙業構筑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三大循環經濟“生態鏈”。第一個生態鏈是“林-紙-再生纖維”,形成“以林養紙、以紙促林、林紙結合”的產業新格局。第二個生態鏈是“煤-電-建材”循環鏈,配套上馬水泥廠和新型建材廠,對熱電廠的副產品煤灰、煤渣等廢棄物全部實行綜合利用,使灰、渣變廢為“金”。第三個生態鏈是“造紙廢棄物-制肥、養殖、發電”,利用污泥制肥、養殖,并投資建設生物質氣化爐和循環硫化床垃圾焚燒爐,配套汽輪發電機組,消化工業廢渣并供熱發電,形成良好的生態效益。 中財研究專家luw指出,在未來造紙產業鏈中,“林漿紙一體化”將是紙企重點發展的方向,隨著各家頭部紙企積極推進“林漿紙一體化”戰略,當規模紙企具備了原材料端的優勢后,競爭優勢也會愈加凸顯。 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指出,作為基礎原材料產業的造紙行業應抓住需求復蘇和消費升級等機遇,通過開發新產品、拓展增量市場等手段實現需求和供給的動態平衡,同時堅持綠色生態發展和數字智能提升,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