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中國造紙協會、上海期貨交易所聯合主辦,廈門建發紙業有限公司承辦的“2023中國紙漿高層峰會”在福建廈門順利舉行。金光集團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女士受邀出席峰會和致詞,并在高端對話環節作主題分享。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中國造紙協會副理事長、建發漿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暉等來自造紙、經濟、貿易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齊聚交流,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APP全球技術中心總經理蔣鵬、APP(中國)大紙事業部副總經理孫炳健也一起出席本次高層峰會及系列活動。 
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在致辭中表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更是中國紙漿市場穩中求進、迎難而上的攻堅之年。面對全球紙漿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及中國紙漿行業需求潛力巨大的市場背景,作為擁有跨國長產業鏈的制漿造紙集團,如何更高效地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引領中國紙漿市場邁向更加健康、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全新篇章,翟總提出三個持續發力點,以期與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朝著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偉大目標不斷前行。具體而言: 首先,進一步建立高效、協同、韌性的供應鏈體系!半p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使產業空間布局得以進一步優化,保證了產業鏈與供應鏈的敏捷與靈活,為企業實現全球產業鏈布局提供更多可能性。 第二,推進戰略、流程、組織、人才四位一體的數智化轉型。數字經濟時代,制漿造紙企業需要在生產全過程開展“數智化+”等一系列數智化升級改造,建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可持續的數智機制,有效提升應對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 第三,進一步發揮金融產品與創新服務在資源配置以及供需平衡上的作用。從國內市場來看,制漿造紙企業要注重發揮短期高效與中長期金融產品不同的特征,發力全產業鏈的全生命周期的穩定與安全;從國際市場來看,各種政策性、開發性、創新性的金融產品的綜合利用,增加了金融市場主體規避風險、投資盈利的機會和手段,也為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高端對話環節,翟總與趙偉理事長、來自建發漿紙等的企業領袖共同圍繞宏觀經濟、紙漿行業面臨的挑戰及未來趨勢等熱點問題開展高峰對話。 在談及金光APP中國持續加大對中國的投資時,翟總表示:首先,中國經濟的韌性就是我們最大的底氣和信心?v觀發展道路,面對復雜的內外形勢,中國經濟不改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展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與潛力。同時,中國政府將 2023 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 5%左右,這更是彰顯中國重振經濟的信心。其次,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是企業與國家同頻共振、協同奮進的根本保證。“雙循環”戰略格局的構建以及一帶一路、RCEP 等利好政策的落實與支持,擴大了我們內外貿易規模、降低了貿易成本、提升了通關效率,更在在拓展產業鏈、價值鏈創新上給予了 我們極大的信心和便利。第三,中國市場的鮮明活力與潛力奠定了我們投資中國的決心,讓我們看到了無限商機。 針對中國漿紙市場的競爭格局變化,企業該如何搶占競爭優勢,翟總表示:中國市場體量巨大,發展潛力不言而喻,于此并存的競爭也是必然的。對于漿紙市場而言,行業內更要打破同質化慣性,以差異化的戰略定位、產品服務和產業優勢突破“紅!保_辟新“藍!,實現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對此,企業首先要明白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握市場機遇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自身研發創新、模式創新的硬實力。 其次,企業要清楚創新人才隊伍是行業競爭的制勝法寶。致力于“產、學、研一體化”的運作機制,為行業高端實用型人才做好儲備。 再次,牢握市場主動權還在于企業的產業模式要適應當今形勢。作為國民經濟息息相關的重要產業之一的造紙工業,需要主動適應行業新常態,APP中國在自身林漿紙一體化產業鏈模式上,著力推進綠色轉型、數智轉型,形成更綠色智能的產業升級,直擊碎片化管理痛點,以契合當前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和中國轉型發展的現實。 此外,在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指導下,產品與服務是市場旅程的最后一公里,重點在于打造卓越的客戶體驗,不斷了解和適應新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需求,提供更符合消費者生活 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通過客戶消費體驗的閉環管理,方能掌握市場話語權,與客戶共同成長。 2023年,APP(中國)將會更加堅定地以開放、創新的姿態,充分發揮集團在行業轉型發展上的先行優勢,勇敢擁抱數字經濟,積極引領綠色轉型,向著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目標不斷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