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臺灣紙和紙板產量近425萬噸,其中工業用紙產量逾344萬噸,占總產量的81%。進入2020年,由于中美貿易關系摩擦,加上大陸進口廢紙政策將于年底實施,當地三大紙廠——榮成紙業、正隆紙業、永豐余紙業計劃在臺加碼投資,總投資額達上百億元。 臺灣2019年造紙產量近425萬噸 今年7月中旬,臺灣省造紙公會公布了2019年紙和紙板生產量。數據顯示,2019年,臺灣紙與紙板總產量為424.9萬噸,年減0.1%。而與之對比的大陸地區,根據《造紙工業2019年度報告》顯示,紙和紙板總產量為10765萬噸,年增3.16%。 如果將臺灣省與大陸的兩份數據排在一起,那么臺灣省的紙和紙板產量在2019年大概可以排到第七名,僅次于廣東省(1864萬噸)、山東。1830萬噸)、浙江。1429萬噸)、江蘇。1312萬噸)、福建。784萬噸)、河南。498萬噸)。 
(2019年大陸紙和紙板總產量) 和大陸類似,臺灣的工業用紙產量在總產量中占據較大份額。2019年,臺灣工業用紙產量逾344萬噸,年增2.2%,占臺灣紙和紙板總產量的81.1%,產量與占比雙創史上新高。其中,對外銷售逾128萬噸,年增幅為4.8%,大陸、越南是其前兩大出口地區。 相比之下,臺灣的家庭與文化用紙產量有所縮減:2019年產量為80.3萬噸,年減幅達8.9%;占臺灣紙與紙板總產量的18%,首度跌破總產量的兩成以下。內外銷雙雙疲弱,導致相關紙企近年來持續轉型,進攻特殊用紙市場。 三大紙企在臺計劃總投資上百億 由于外銷仍保持一定增幅,臺灣三大工業用紙廠家——榮成紙業、正隆紙業、永豐余紙業紛紛增產。同時,因中美貿易關系摩擦,加上大陸進口廢紙政策推升紙價,臺灣三大紙廠將加碼投資臺灣生產基地,從而以較低成本出口更多原紙到大陸。 
其中,榮成紙業計劃未來三年在臺投資70億元,包括在二林廠新增一臺年產20萬噸的造紙機,預計今年底投產;擴建云林、路竹、龍潭等三個紙箱廠,搶攻兩岸與東南亞市場;淘汰原有的舊設備,并對工廠實施自動化與智慧化升級。 正隆紙業預計在臺投資20.8億元,包括投資5.77億元,籌設燕巢現代化紙器新廠,增加產能1.8億平方米;投資15億元,在竹北廠增設一座90噸的生質能熱電系統,預計兩年完工,規劃2021年第三季正式運轉。 永豐余紙業計劃投資14.6億元,包括新增沼氣發電等環保及再生能源生產設備。臺媒稱,永豐余憑借原料穩定及獨門厭氧菌優勢,穩居全臺第一大沼氣發電,并從回收紙中開創綠能循環經濟模式,建置全臺首座工業用零燃煤SRF鍋爐,將于今年底完工。 對于今年的工業用紙市場行情,臺灣從業人士和大陸從業人士的看法有所類似。正如永豐余投控董座、造紙公會理事長何奕達所言,下半年隨著各地解封帶動消費動能,持審慎樂觀態度,造紙業者需審慎控管原料、快速掌握情勢、穩健經營體質。 注:文中貨幣單位為新臺幣,1新臺幣=0.2368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