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印過程中的印刷掉點(以下簡稱:印刷掉點)問題,是一個長期困擾印刷廠的工藝故障,印刷掉點造成的不良品占據整個印刷損耗的絕大部分。 通常描述的印刷掉點會更寬泛,即紙張印刷面的圖文承印部分在轉印時出現的漏 空現 象(單色或多色漏空)。包括有異物掉到印刷區域,承印物(紙張)或轉印物(印版、橡皮布)出現壓傷、破損等情況。我們的技術人員根據多年實戰經驗總結印刷掉點產生的原因及改善措施如下: 
圖1:印刷掉點的點通常在橡皮布上 少部分轉移到印版和墨輥中 01、印刷掉點的常見形態 
圖2:印刷掉點的常見形態 分類:按紙面涂層破損情況,分為涂層完好、涂層異常兩種。 查證:印刷過程中出現印刷掉點問題后,我們需要找到剛出現掉點的第一張印樣上的點(稱之為原始點,此張之后印刷的稱為轉印點),用肉眼或放大鏡查看紙面涂層是否損傷,以作初判。 02、印刷掉點的“點”是如何產生的? 首先,我們看看油墨轉移的必要條件: 承印物(紙張)及轉印物(橡皮布)表面平整無壓傷;印刷過程中印版、橡皮布的圖文部分始終保持清潔;油墨粘度正常并施加一定的印刷壓力。 按此思路,我們可以把造成掉點的原因分為如下幾類: 壓傷及損傷:印版壓傷、印版掉點、橡皮布壓傷、紙面壓傷(分切)、紙張涂層(包含填充層)脫落、涂料渣等;異物:墨皮、擦洗橡皮布/印版的布匹掉毛、紙毛紙屑(分切/裁切邊),其它異物; 油墨粘度過大,印刷壓力過大,導致在高速印刷時,破壞紙面。 而在上述因素中,最常見是紙張端面紙毛紙屑和紙面壓傷。這兩種情況均與分切息息相關,且印刷版面墨量越大,大墨色色組越靠前、油墨密度越小,印機使用的紙張越差,越容易出現印刷掉點的情況。所以高品質的印單,必須從紙張抄造-分切-印刷全流程進行關注,特別是分切質量必須保證。 03、如何查看紙張端面分切/裁切質量 可以通過自然光目視及強光(電筒)照射目視的方法來查看。 
圖3:借助電筒光查看紙張端面分切品質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紙張在分切過程中是重疊走紙,如切邊紙毛紙屑多,在分切過程中就會把紙毛帶入到紙面,后續再修邊也無濟于事。 
圖4:分切時切邊的紙毛紙屑很容易帶到紙張中間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分切壓傷,最容易造成壓傷的是分切機牽引輥,因不同廠家機臺配置輥徑略有差異,通常周長在48-53cm不等,會造成周期性的重復壓傷問題。 
圖5:分切機牽引輥易黏附異物造成周期性壓傷 所以,不同的分切機分切質量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不同松厚度的紙張分切適性也會存在差異,客戶應根據自己的設備性能、紙種搭配做好分切規劃、設備保養及分切品質檢查。 在此還需說明的一點是,如果使用平切機(即切紙機)修邊或規格切小,應注意平切后的端面紙毛紙屑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調整或更換刀具,包括壓力的調整,切刀及膠條的更換。另外,平切時應注意觀察紙垛最上面一張紙的紙面,如發現有較多紙毛紙屑,應及時將其移除或拿掉。平切機周邊在使用風扇時,注意不要對著紙垛橫向吹風。 04、紙毛紙屑在不同位置導致的不同掉點形態 在印刷過程中,紙張直接與橡皮布接觸,不與印版接觸。由于橡皮布又與印版直接接觸,加上油墨的粘性,所以紙張上的紙毛紙屑,大部分先轉移到橡皮布上,進而轉移到印版、甚至膠輥上。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當紙毛紙屑在橡皮布及印版上時,所表現的不同印刷掉點形態,參考下圖。 
圖6:紙毛紙屑分別在印版/橡皮布上的印刷掉點形態 所以當出現比較嚴重的印刷掉點問題后,如紙張端面沒有明顯紙毛紙屑,那就要通過觀察橡皮布來核實。由于在印刷時,紙張最先與第一色組的橡皮布接觸,第一組橡皮布上的紙粉最多最明顯。所以選取第一個色組的橡皮布作為觀察對象,參考下圖。 
圖7:通過觀察印刷機的第一組橡皮布來初判掉點原因 05、印刷掉點改善措施 既然印刷掉點無法完全避免,紙毛紙屑在印刷過程中也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我們除了定期清洗橡皮布外(常規訂單建議5000張清洗一次),還有哪些方法能改善呢? 用優質棉布(不掉毛)擦拭紙張端面; 嚴控分切邊紙毛紙屑; 分切后再修邊; 印刷前先空壓一遍紙粉; 轉多色組印刷機第一色組先印維利油或撤淡劑再印刷其它顏色(注意油量不要太大,按對應面積實地色墨量的30-40%即可);適當降低油墨粘度,大墨位的顏色盡量放后面色組;專色采用2個色組疊印; 清洗水墨輥,墨斗,更換新墨 
圖8:印刷前先空壓一遍紙粉 
圖9:在印刷機的第一色組,先印刷一層油或撤淡劑 當然,如果您的訂單長期穩定且有一定用量,可以優先考慮平張特規訂單到APP工廠,工廠配備的進口分切機擁有更好的分切質量,并執行嚴格的紙毛紙屑管控標準。 
圖10:工廠分切機簡圖 以上資料是基于行業習慣及前期客服經驗的總結,適用但不保證在所有的印刷掉點情形有效,僅供客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