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9年1月17日,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銀鴿實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顧琦對河南造紙行業的發展提出建議,希望政府能提供支持重振河南造紙業,補足產量的缺口,讓造紙企業可以獲得外廢進口許可,未來至少可解決15000人就業,增加產值將近150億,上繳稅金近20億,還能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50余年歷史的銀鴿,正待展翅 對于有著“中國草漿第一股”美譽的銀鴿,市民們對其的直觀印象,更多的是商超里的生活用紙。 實際上這家已經有50余年歷史的造紙企業,其產品線已涵蓋生活紙、包裝紙、特種紙等各個方面。 其中,70后、80后上大學時幾乎人手一本的《新概念英語》,就是“銀鴿造”。不僅如此,在其最輝煌的時候,全國約半的書本使用的是銀鴿生產的紙張。 2016年,銀鴿投資與河南能源分手,銀鴿隨后進入了民營陣營。 在探索改制的路上,銀鴿迎來了新機遇。2018年4月10日,銀鴿投資年報披露,2017年其營業收入29.4億元,同比增長25.3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59萬元,同比增長113.92%。 2018年第三季度銀鴿投資的答卷依然亮麗:1-9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51億元,同比增長1.45%。 這些消息在行業中引起不小波瀾。這也意味著,國企改制后的銀鴿,重新綻放新的活力。 同時,漯河市政府也在政策、資金上給予銀鴿傾斜,為銀鴿的高質量發展助力。 補齊短板,醞釀銀鴿再騰飛 “銀鴿是老牌企業,產品質量是公認的,”顧琦告訴記者,銀鴿在行業內曾赫赫有名,但近年來在全國市場上的地位并不如之前榮耀,在生產規模上目前年產近80萬噸,在行業中排在30名左右。 醞釀“銀鴿”再騰飛,重建一個新銀鴿,這是不少銀鴿人的期盼。 謀變才能圖強。2017年,顧琦進入銀鴿擔任董事長,在人才、管理、產品等多方面進行了調整。 在具體變化上,以人才引入為例,在2017年之前,銀鴿已經連續六年沒有進過大學生,人才儲備和再生動力不足。 為促進銀鴿再煥青春,重新啟動人才招聘培養計劃,在全國范圍內以“社招+校招”的方式相結合,遴選制漿造紙工程等專業人才;以“預培+校培”的方式相結合,量身定制培養適用性人才,并優化內部員工培訓體系,讓原有職工從單一型向復合型技能人才轉變,彌補技術人才缺乏現象。 而今,顧琦還計劃重新啟動早已淡化的“師徒關系制度”,以德才兼備為準則,實施“師徒結對登高計劃”,建立健全傳幫帶體系。 另外,銀鴿還將在園區建設、產能提升、企業并購等方面推出“銀鴿振興”計劃。 其中,在園區建設方面,銀鴿原有生產基地呈現碎片化分布,也致使碎片化管理。可喜的是,這個幾十年的痛點也將得以轉變。 據顧琦介紹,各生產基地都將逐步搬遷到幾萬畝的新銀鴿園區中,形成真正打通生產鏈條、運轉高效、現代化的大型工業園區。 希望多措并舉,振興河南省造紙業 銀鴿對造紙業的感情,不僅有著歷史的責任感,更有著濃厚的情懷。 作為省政協委員,顧琦提出了關于振興河南省造紙業的建議。 “河南省造紙行業起步于1958年,曾經連續11年居全國行業之首,”顧琦說,隨著行業競爭逐漸加大,受限于原料結構、環境保護等客觀原因,河南省造紙業由原來的第一方陣被遠遠拋在后面。 顧琦告訴記者,1996年以后河南省造紙工業整體水平急劇下降,2001年,河南省紙和紙板總產量305萬噸,全國排名下降到第四位,到2017年又下降至全國第六位。 據他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河南造紙也年產量697萬噸,占全國比重的6%,年產值為700億元。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顧琦解釋說,全省對紙質產品的需求遠遠大于省內紙企的產值。比如在包裝紙市場方面,全年河南消費箱板紙716萬噸,河南省2017年包裝紙年產量僅為322萬噸,缺口達到394萬噸,現有產能只達到市場需求的45%。 “如果補齊缺口,至少解決1萬5千人就業,增加產值將近150億,上繳稅金近20億,還能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顧琦表示,隨著我省物流集聚效應凸顯,加上制造業密集,物流、快遞、電商等新興產業崛起,河南具有得天獨厚的紙質市場資源優勢,大力振興造紙業正逢其時。 如何振興?顧琦也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在紙企用地規劃方面,希望政府給紙企擴大產能提供用地方面的政策支持;另外,希望政府幫助造紙企業獲得外廢進口許可,改變只能用高價格成品漿的運營現狀,降低企業成本并提升產品品質。同時,希望政府擴大熱電聯產產能,支持紙企在新上項目時配套熱電聯產,在企業原有基礎上擴大產能,降低其生產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