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財經媒體發布了標題為《合興包裝的資本包裝術:靠會計算法虛增2.9億利潤背后的3年并購大布局》的報道,認為“合興包裝依靠會計方法虛增2.96億利潤、資產負債情況不斷惡化,其驚艷的營收數據背后是布了近三年的資本游戲的棋局! 為此,2018年11月2日,合興包裝發布澄清公告,表示該報道的內容描述與事實完全不符,對投資者造成嚴重誤導;趯V大投資者及各利益相關方負責的態度,合興包裝對該媒體報道所涉問題作出澄清。 
公司在收購合眾創亞項目中不存在虛增2.96億利潤的情況 2.96億的利潤,系公司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第十三條第二款之規定“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處理:1.對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計量進行復核;2.經復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進行會計處理所得的利潤。 該利潤客觀、真實、并無任何虛增的情況,但媒體卻報道公司“依據會計算法虛增2.9億利潤”,這種表述對投資者造成嚴重誤導。 關于公司應收賬款的說明 公司于2018年6月收購了合眾創亞包裝服務(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眾創亞(亞洲)”)和東南亞4家公司,自2018年6月起納入合并范圍,由于營業收入屬于利潤表項目,僅可合并自購買日至資產負債表日一個月的經營成果,故在2018年半年報中僅體現該期間的被收購公司營業收入,而應收賬款屬于資產負債表項目,其期末余額完全并入上市公司,因此合并報表層面存在應收賬款較營業收入比例相對較大的情形。 公司客戶應收賬款的賬齡平均在三個月左右,因此6月末的應收賬款約占上半年營業收入的一半左右是合理的。 關于公司銀行借款的說明 由于完成了對合眾創亞(亞洲)及東南亞4家公司的收購,上市公司規模迅速增加,整體營運資金需求增加,短期借款的增加主要是為了滿足營運資金的需要。長期借款即為為了完成收購合眾創亞(亞洲)及東南亞4家公司所借入的并購貸款。公司規模的擴大,整體償債能力與抗風險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借款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最后,合興包裝還表示:若因相關媒體的誤導性報道對公司造成惡劣影響,嚴重損害廣大投資者及公司的利益,公司將保留追究相關當事人法律責任的權利。 龍琨傳媒&中國好包裝網評論: 作為一家從事中高檔瓦楞紙箱、紙板生產的企業,合興包裝在全國擁有幾十家生產基地,覆蓋華南、華中、華北、華東、西南等地區,毫無疑問是業內的龍頭企業。 不僅規模龐大,其發展業績也是堪稱驚艷: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8.20億,同比增長89.53%,歸母凈利潤4.1億,同比增長476.37%。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81.11億元,同比增長89.54%,歸母凈利潤4.82億元,同比增長367.97%。 以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合興包裝未來仍將保持較高的業績增長,很有可能成為紙包裝行業有史以來第一家百億量級的企業。這也是中國紙包裝行業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是變大變強的必經過程。 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面對這高速度的發展狀況,遭受質疑也在所難免。而此次合興包裝發布的澄清公告,態度上不卑不亢,沒有任何暴戾之語,完全就事論事,緊扣問題,充分體現出一家上市公司的素養和“清白”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