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環保政策再迎密集落地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以及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重量級環保政策在今年正式生效。 隨著多項政策的相繼落地實施,環保監管力度明顯加大,環保督察逐漸常態化,走穴式監察使得環保生態強度深化,我國節能環保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而新三板環保行業擁有近400家公司,覆蓋了大氣治理、水治理、固廢治理等各個細分領域,成為我國環保市場的“主力軍”。 上半年業績穩健 頭部企業表現亮眼 據犀牛之星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新三板環保企業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分別為831.14億元、211.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31%、25.05%,總體規模較去年同期有所擴張;實現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別為19.77億元、15.89億元,同比增長50.46%、51.91%,利潤率等盈利能力綜合指數表現有所回暖。 數量上來看,除去未披露半年報的13家企業,上半年381家三板環保企業中有259家企業實現盈利,占總體的67.98%,整體業績表現較為穩健。 三板環保行業中的幾家頭部企業業績相當亮眼。以軍信環保(872664)為例,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7億元,同比增長437.60%,凈利潤為1.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88.96萬元增長幅度達5535.71%。 業績大幅增長,軍信環保表示,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公司新增了滲瀝液(污水)處理和垃圾填埋處理業務以及子公司新增了垃圾焚燒處理業務、發電業務及飛灰處理業務。上半年滲瀝液(污水)處理和垃圾填埋處理業務增加收入8666.12萬元,垃圾焚燒處理業務、發電業務及飛灰處理業務增加收入1.57億元,同時新增業務毛利率較高也帶動了公司總體毛利率的上升。 另一家企業金達萊(830777)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3.11億元,同比增長42.70%,歸母凈利潤增長32.99%達1.03億元。據了解,金達萊2017年度進行了分紅,公司豪派1.24億元現金紅利給股東,可謂是掛牌公司里的“分紅大戶”。 需要注意的是,金達萊已于2017年10月提交了上市申請,目前公司正在接受招商證券的上市輔導。 
2018年上半年新三板環保行業業績前十企業名單 環保并購火熱 新三板成重要標的池 盡管環保行業最近面臨著融資難、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等問題,然而從并購市場表現看,2018年上半年環保行業兼并重組卻依然活躍。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7月31日,環保市場共計發生并購50起,涉及金額達334.27億元(僅計算披露金額)。而2017年全年環保市場共計發生385億元的并購金額,由此可見,2018年并購態勢不減。 今年9月,上市公司中國天楹(000035)88億天價收購歐洲環保巨頭Urbaser更是將環保并購推向高潮,讓環保產業這塊“香餑餑”吊起了更多人的胃口。 縱觀被收購標的,其中新三板企業備受A股上市企業青睞。據犀牛之星研究中心統計,截止目前,除已停止實施的3起并購案例,環保市場共發生7筆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的交易,交易金額達35.47億元。7筆并購交易中,6筆交易金額均在2億元以上。 
2018年1-9月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 其中,啟迪桑德收購浦華環保(835956)交易金額達13億元,為今年以來環保市場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并購金額最大的交易,目前該筆交易已經完成,浦華環保成為啟迪桑德的全資子公司。 啟迪桑德稱,浦華環保是國內專業的水環境污染控制和水生態建設服務商,其業務布局符合公司主營業務戰略規劃。此次收購完成后,可利用公司現有平臺有效整合相關業務資源,實現公司與浦華環保的戰略協同及優勢互補,延伸產業鏈,擴大公司水務業務規模并提高市場占有率,并進一步增強公司的競爭實力。 對于環保行業而言,新三板市場和A股市場有著明顯的差異。一方面,A股市場公司體量大、規模大,接單能力和資源優勢明顯,還是PPP訂單的重要中標人,除此之外國企、央企的進駐使得龍頭效應更加明顯;而新三板市場中大多數企業為地方性、區域性的民辦企業,在接單能力、客戶資源等方面都相對處于劣勢。所以對于龍頭企業來說,可以通過橫向整合增強實力以增加市場份額,中小型企業則大多數成為被并購標的。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環保行業中,“小、散、亂”現象依舊存在,為改善這種局面,同時對比歐美環保巨頭的成長過程,未來并購或將成為我國環保行業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在這一過程中,并購新三板市場中一些擁有專有技術和駐足特殊領域的稀缺標的,對于A股環保龍頭企業而言,是實現橫向整合和多元化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 新三板成為游戲公司的“跳板”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頂層設計逐步完善,相關法制建設也在不斷健全。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愿景、重點任務和制度體系。近幾年又連續出臺了《新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多項法規政策將生態文明建設不斷由概念向具體操作領域深入落實。 隨著環保稅、排污許可制度等政策法規的不斷加碼,我國節能環保市場空間未來或將持續擴大。據多個行業協會研究報告預測,2018年預計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將超過7萬億元,到2025年,有望突破十萬億大關。 萬億藍海的存量市場和環保趨嚴帶來的增量市場,一方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節能環保行業的競爭中來。據犀牛之星研究中心統計,截止10月17日,今年以來共有15家環保企業掛牌新三板。 另一方面,今年以前已經在新三板上的企業,也因此受益頗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5日,2018年以來新三板環保企業合計項目中標金額達58.58億元,涉及華浩環保(871298)、芳笛環保(430724)、名城科技(870778)、民基生態(833365)、開創環保(833591)等近30家新三板企業,其中中標的PPP項目合計金額達38.95億元,占中標總金額的比例為66.49%。 越來越多的PPP環保項目“落地”新三板,也從側面傳遞了國家正在從政策層面大力推廣環保PPP模式的市場信號,而新三板企業正在享受著這些政策帶來的紅利。 具體來說,在環保PPP項目中,環保建設企業與政府部門成為聯合體,并且通過引進第三方社會資本實現建設資金多元化,項目資本金以外的缺口通過銀行貸款解決。這些多方參與主體聯合建立新的融資平臺,解決了傳統模式下環保工程企業需要獨自承擔融資重任的問題。這不僅讓環保工程企業現金流得到了改善,而且工程款結算也得到了保障,從而解決了資金密集、回款困難、周期長、經營性現金流差等行業痛點。 在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引導之下,環保產業迎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環保市場的持續火熱,也使得整個環保行業處于加速整合階段。說到底,環保市場的市場空間和潛力是實打實的,未來市場能否抓住機遇帶動行業向好發展,關鍵要看環保企業怎么發展,尤其是以新三板企業為代表的中小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