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初的廢紙、原紙、紙板的跌價開始走到月末,廢紙、原紙又在傲嬌的漲價了,先不論為什么要漲價、能不能漲起來?可是在需求持續不振的情況下,三級廠按兵不動,二級廠不敢輕易漲價,難道又是要輪回了? 本月在持續跌價、停機保價的雙重驅動下,造紙廠完成了去庫存和保價的任務,半年上市公司年報又是一個漂亮的業績,可是留給三級廠、二級廠的是什么呢?如果說業績不振、利潤下滑還是可以接受的話。 那么最頭疼的就是后續訂單在哪? 造成今天的這個局面基本就是以下幾個因素形成: 1、持續價格漲跌不定,擠走了大批非剛需紙箱用戶,他們尋找到了新的替代品。 2、國內消費指數下降、百姓可支配消費不足導致內需不足。 3、外貿因為國際貿易戰的影響,導致近期訂單穩定,后續訂單在持續觀察沒有著落。 這部分影響最大的不是眼前訂單,而是喪失外銷的信心,無論是國內出口商還是國外進口商的觀望情緒很明顯,畢竟情勢不明的情況下對價格影響很大,外銷訂單受著國際貿易規則的制約,一旦接單就不能變更。 4、上游紙廠的持續新增產能,對后續市場的產能過剩憂慮增加,這次停產既是保價也是測試不增加產能情況下的市場策略。 5、部分二級廠在2017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百年一遇的市場行情下,迷失了自己大量擴充產能,這點從BHS在中國這兩年的業績可見一斑,然而就像好行情不知道怎么來的一樣,現在也不知道為什么一切套路都已經失靈,殊不知一切哄、詐來的訂單都不會長久,紙箱需求端才是真正的行情,不去研究紙箱客戶情況天天算計三級廠的口袋,現在終于懵圈了。是采取低價搶單還是深耕直接用戶,可想哪一個選擇都是無奈。 6、去產能的供給側改革以及安監、環保等客觀政策性因素擠掉富余其他行業產能,也導致紙箱直接需求下降。 7、各大電商平臺頻繁促銷,有節借節、沒節造節無底線的一直促銷也終于消耗掉剁手族的熱情,慢慢回歸理性消費,這個可以從6.18下降20%可以體會(盡管各大平臺對外宣傳還是年年節節攀高,因為他們永遠不會承認在下降)。 一切的指向就是無論造紙廠還是紙板廠都是產能持續增加,而紙箱需求卻是明顯不振且看不到增加的跡象,在這個時候忽然間三級廠成了寶貝,因為正是這樣的游擊大軍掌握著大量、實在的紙箱客戶,難道又是回到解放前三級廠可以驕傲的面對紙板廠了嗎? 在訂單不足的情況下,二級廠是低價搶單從而逼死同行餓死自己,還是痛定思痛深挖直接紙箱客戶從而華麗轉身? 紙板低迷手握客戶的三級廠,是立馬出口惡氣狠殺紙板廠價格,還是半年以后直接面對已經轉身的二級廠,留待紙箱直接用戶市場博弈?如此又有幾多勝算?先不說你勝算如何,恐怕先要思考半年內又如何面對高漲的房租、持續增加的人工成本、持續的環保壓力、不斷增加的安監的巡檢? 在這個時候,二級廠你可以主動握手三級廠這個兄弟,冰釋前嫌,利用各自的客戶和紙板優勢,組成緊密型2.5工廠模式,一方面解決目前的共存問題,也可以面對更加可怕的造紙廠全產業鏈布局才會更有底氣。否則就是各自捧著金飯碗討飯,繼續互相傷害!(具體如何組合可以咨詢微信號MKT2030或者看本公眾號前面文章) 走得遠,只有牽手而不是互斗! 是二級廠走下神壇給三級廠一個擁抱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