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國廢價格中樞上移,近期更是以超3500元/噸的價位再創新高。雖然目前已開啟下跌模式,但不少業內人士及分析機構對國廢價格長線漲勢仍持樂觀心態。 其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外廢監管政策趨嚴,二是部分地區的廢品收購站退出中心城區,廢品收購商販不見蹤影,城市居民家中的廢紙無人收。 廢品收購商販不見蹤影,家中廢品如同“雞肋” 由于剛添了兩臺空調和一臺冰箱,胡女士家中積攢了不少廢品。單憑她一人之力無法挪動這些厚重的紙殼,只能等人收購。但從4月份一直等到5月份,她連一個廢品收購商販都沒找到:“原先小區外每天都有好幾個回收廢品的商販,現如今他們都哪去了?” 胡女士表示:“這些回收人員沒有固定經營場所和聯系方式,找他們只能碰運氣。這些廢品丟掉太可惜,留著又占地方,真是如同‘雞肋’!北粺o人前來收購廢品而困擾的居民不止胡女士一人,比如同樣位于濰坊市的劉先生。 劉先生今年62歲,平時生活十分節儉。“小區北邊原先有一處廢品收購站,我都是自己把紙殼等廢品收集好,用電動三輪直接拉過去賣掉,比賣給商販能多賺不少!眲⑾壬嬖V記者,“可如今連廢品收購站都關門了,我這攢了大半年的廢品也沒地方賣,很是愁人! 廢品收購站統一退出中心城區,市民家中積攢的廢品賣不出去 在劉先生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一處廢品收購站點,“停業”二字赫然寫在大門上。記者發現,在大門另一端,院內的廢品也被全部清理干凈。通過多方聯系,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該廢品收購站的負責人。 對方表示,該站點已停業近一個月了,他們已搬到中心城區之外經營,地點較為偏遠。據街辦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廢品收購站經營場所普遍臟亂差,加上噪聲、廢棄物給周邊居民生活帶來影響,在屢次接到市民投訴之后,街辦工作人員對多個廢品收購點進行調查摸底。 經調查,發現這些廢品收購點平時堆積大量的紙殼、塑料等易燃物,普遍都沒有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于是,依法對廢品收購站進行取締,商戶如要繼續經營,須到中心城區之外的合法地點依法經營。 由于運輸成本增加,加上從事倒賣廢品的商販數量驟減,厚紙殼的價格已漲到1.3元/斤。據悉,商販從市民家中收購的價格在0.6元至0.7元之間,轉手一倒賣,就能多賺一倍。盡管如此,回收點收不到廢品,市民家中積攢的廢品賣不出去,這種問題依舊存在。 廢紙回收利用率可能未到50%,造紙、包裝產業鏈或將迎來重大變革 在2017年初,國家工信部、商務部和科技部就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國內廢紙回收利用率要達到50%。換而言之,目前國內的廢紙回收利用率可能還未到50%。 同時,通過計算和數據得出每1.17噸廢紙才能造1噸原紙,相當于轉化率要打8.5折。因此,如果沒有足夠的外廢進口,國內無法形成生產平衡。而國廢在供應上存在著缺口,勢必也會促使國廢價格呈現出上升走強的現象。 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廢作為造紙、包裝產業鏈源頭,其供需結構牽扯到整個產業鏈的漲跌波動。如果外廢政策無較大改動,國廢價格或將保持高位震蕩的態勢,并推動包裝紙價格中樞上移。長期下去,或將引發替代品衍生的產業鏈技術創新以及優勝劣汰的行業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