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潢涌村是遠近聞名的造紙村,十多年來,村黨工委書記黎錫康帶領村民們從低端、高污染生產轉型突圍,走上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近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黎錫康:“造紙村”的轉型路》為題報道了東莞這一位村官的事跡,稱他是“最美基層干部”。 “在村里當書記13年了,我最開心的是看到村集體造紙產業升級有了成效,集體經濟走上了綠色發展道路!变暧看妩h工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黎錫康告訴記者。這個從1978年就開始集體自辦造紙廠的“中國造紙名村”,在黎錫康帶領下,不僅經受住了產業轉型的陣痛,富裕依舊,而且成了周邊各村稱羨的“廣東省宜居示范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文明村”。黎錫康也由此獲得廣東省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諸多榮譽稱號。 “不是升級,就是被淘汰” “我不是當書記的料,可能在企業更好一點。但黨把擔子放到了我肩上,就得干好。”談起村造紙產業轉型升級開始時,黎錫康笑言,這也是他自己的一次人生轉型。 2005年黎錫康接下潢涌村黨總支書記的擔子時,潢涌造紙正處于一個微妙的十字路口。當時,依托3家造紙企業,村集體經濟連續多年在強村如云的東莞名列前茅。黎錫康這個土生土長的潢涌人就是集體經濟飛速壯大的見證者:他20歲進了村里水泥廠,憑著出色的經營才干,25歲擔任潢涌水泥廠廠長,后又擔任村銀洲紙業、金洲紙業董事長等職。 這個辦企業出身的村支書,敏銳地從市場中嗅到了潢涌造紙在繁榮表象下暗伏的危機!凹垙S裝備水平差、產品低端、耗能高,已經不適應市場需要了。一上任我就在想,村里20多年粗放式發展的思路必須要轉變了。”黎錫康回憶,當時,隨著外資紙廠進入國內,珠三角造紙業原本激烈的競爭一下子白熱化,潢涌生產的原紙產品,大客戶悄然流失!翱蛻舻倪x擇很現實,買你的原紙是去生產包裝紙,但你的原紙拉力不夠,一開機就斷怎么用?一噸高品質的原紙能做100平方米包裝紙,可用你的只能做80平方米,誰還會買你的產品?”黎錫康說。 “不是升級,就是被淘汰!崩桢a康向村民們說出了心里的謀劃,他打算投入15億元對紙廠升級改造。然而,不少村民乃至紙廠的干部并不支持,顧慮重重:“企業還掙錢呢,集體收入有2億多,好好的干嘛投那么多錢、貸那么多款,風險太大!” 黎錫康意識到,不能拍腦袋做決策,要用扎實的調查結論去說服村民。他迅速帶領團隊去美國、芬蘭及珠三角、長三角先進紙企走訪,全面調查市場、行業、設備、供應商情況,又聘請專家對產業升級做可行性論證。接下來,他天天帶著村里的黨員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向村民、干部講清行業市場形勢,耐心解答大家的疑問,很多天都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2007年3月20日,村黨工委召開擴大會議,紙廠升級方案獲全票通過。這是我沒有想到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崩桢a康感慨地說。 說干就干。當月起,黎錫康帶領全村拉開了造紙產業“經營理念、生產能力、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品牌建設”五大升級序幕。11年過去了,潢涌累計投入產業升級資金20多億元,造紙產業仿佛經過了鳳凰涅槃般脫胎換骨,市場競爭力大增。 黎錫康告訴記者,如今潢涌紙品檔次在包裝行業里已走在前列,優良的防撞、防潮、耐折等性能吸引了許多高端客戶,市場上很多電腦、電視等高檔電子設備及高端農產品的包裝都用上了潢涌紙。隨著客戶從低端變為高端,訂單規模與以往也不可同日而語,F在,村集體可支配收入由原來的2億元增長到超過5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5萬多元。 回過頭來,村民和干部們紛紛對黎錫康當初的決斷與擔當豎起了大拇指!靶姨澙钑浛词虑橛羞h見,不然我們恐怕躲不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別說今天的增收了。”銀洲紙業干部朱進說。 “產業綠了,才能走長遠” 記者隨黎錫康來到村里三家龍頭企業之一的金洲紙業,這是他最近一年內第18次來這家企業指導生產。 走進廠區,只見巨大的水簾嘩嘩從廠房上掛下!斑@是造紙的冷卻用水,完全實現了循環利用!崩桢a康告訴記者,金洲很早就興建了造紙廢水處理工程,每天處理廢水2.3萬噸,處理后的廢水被回用于制漿、沖洗、綠化等,達到一水多用。金洲以廢紙為原料生產可再生環保包裝紙“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模式,在全省已被廣泛推廣,并獲“廣東省環境保護優秀示范工程”。 “國家提倡生態文明,今后節能環保政策還會繼續加碼,造紙行業只有綠色發展,才能走得長遠!崩桢a康說。在他看來,造紙行業的節能降耗降污,是需要與提升效益同步考慮的大事!按謇锶壹埰蟮沫h保投入,每家都超過了1億元。接下來我們還會有很多動作,比如造紙耗水,過去生產一噸紙要30方水,現在只要四五方,但我們即將采用國際上最先進的制漿設備,把耗水量降到最低;又如村里正在論證煤改氣方案,將來把燒煤改成燒天然氣,實現清潔生產!彼f。 除了讓造紙“綠”起來,黎錫康也在探索培育鄉村旅游等綠色產業,改變村里一業獨大的局面,為村集體經濟尋找新動能。“多年來,造紙已成為潢涌的代名詞,其實這個千年古村還有很多未被關注和挖掘的特色,比如明清古建筑文化、濃郁的嶺南水鄉文化等!崩桢a康說。 2015年,黎錫康帶著村里的班子籌劃起打造鄉村旅游。他們邀請華南理工大學的專業團隊為村子量身打造旅游規劃,并聘請上市公司東莞嶺南園林實地設計。2016年,“潢涌美麗幸福村居生態整治項目”啟動。重塑古村嶺南風貌、升級濱江公園、打造濕地公園……隨著一個個項目的推進,如今穿行于潢涌古巷,就仿佛置身于清幽的明清古村,令人心曠神怡。 “我們不刻意造景點,只希望通過旅游景觀欣賞價值的提升,達到一種‘自然而游’的效果!崩桢a康期待地談及遠景目標,“將來,潢涌作為非常美麗、幸福的村居,有漂亮的古建筑、民宿、咖啡館、高檔酒店,那些自駕游的客人自然會停下來,住一晚,把這里當作有價值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分紅?要明白一個大道理” 作為遠近聞名富裕村的“當家人”,黎錫康經常被問起村里分紅有多少。“分紅?我們不算多,去年村民股份分紅人均1.2萬元!甭犛浾咭矄柕竭@個問題,黎錫康正色道:“我覺得村民要明白一個大道理:分紅必須建立在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比如,紙廠接下來進行煤改氣,需要的錢不是一兩億元,可能是好幾億元,這比把錢分給大家花掉有意義得多。” 記者在潢涌隨機采訪一些村民發現,集體的錢往哪兒花?大家心里其實都是信服黎錫康“大道理”的。 67歲的張祈壽和老伴在村集體投資興建的農民公寓里住了7年!靶^綠化和管理都不亞于市里的花園式公寓,150平方米的房子只要十幾萬元的成本價。一開始我們還不愿意‘上樓’,現在誰都稱贊黎書記建農民公寓的做法明智。”張祈壽說,黎錫康力排眾議建成第一期500套保障性農民公寓,推動村民“上樓”,不僅改善了很多老人和結婚分家年輕人的居住條件,更解決了村里土地緊張、集約發展的難題。 黎錫康告訴記者,村里把不少錢花在了“高保障、普惠型”的保障制度建設上!按鍍晌虼迕襦嵵爻兄Z了‘七有’的保障思路,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住有所居、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村委會不僅給60歲以上老人健全的福利,還建立了重大疾病醫療救助金、困難家庭子女助學金等,每年幫扶困難戶解決生活困難、子女就學、醫治病痛等支出達300多萬元。我和老伴每年拿到的分紅、水果金、高齡保健補貼等福利有6萬元,兒女們完全沒有后顧之憂。”張祈壽說。 另有很多錢花在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上。在潢涌村,僅標準游泳池就有3個,還有一個多次舉行過DBL限高籃球聯賽的大型體育館,以及現代化影劇院和圖書館!鞍l展若沒有文化支撐,就難以聚人心。村里每年投入約400萬元,開展籃球、龍舟、曲藝、太極拳等群眾文體活動,村民打籃球、跳廣場舞、練太極拳都有專門的教練!崩桢a康自豪地介紹。 令記者贊嘆的是,在黎錫康帶領下,潢涌村完全沒有很多鄉村的“空心化”、老齡化現象,也沒有人熱衷打麻將。1萬人口的村子,有3800多村民每天在村集體企業上班,99%以上勞動人口實現就業。年輕人以村子為自豪,積極在村里就業創業、運動健身,極少有好逸惡勞者。 “為民服務不是空頭支票。村干部最重要的是搞好產業、與民為親。只要能做到這兩條,你就一定能夠得到村民的支持與愛戴,在農村干出一番事業來!”黎錫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