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晨鳴再遇波折,5.2億退回政府85萬畝自營林地 2018年4月1日,晨鳴紙業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黃岡晨鳴林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岡林業”)已于3月29日收到《黃岡仲裁委員會裁決書》。仲裁結果表明,黃岡林業退回所有收購的自營林地和林地權證,并依法完善相關法律手續;黃岡市政府向黃岡林業支付原料林投資本息人民幣3.68億元、資產增值收益補償人民幣1.5億元。 2007年12月18日,晨鳴紙業與黃岡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黃岡市政府”)簽署備忘錄,約定晨鳴紙業設立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即后來成立的黃岡晨鳴漿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岡漿紙”)承建林漿紙一體化項目,黃岡市政府為晨鳴紙業落實350萬畝松樹基地、100萬畝楊樹基地,并通過采伐指標等政策性措施,確保現有林木資源供應黃岡漿紙的漿廠。 而后,晨鳴紙業又于2008年1月成立黃岡林業對原料林項目投資建設,累計建設林地85.41萬畝,支出本息人民幣3.68億元。 到了2015年和2016年,隨著國家林業局和湖北省林業廳對于天然林保護和推進工作愈加深入,經友好協商,晨鳴紙業與黃岡市政府解除2007年12月18日雙方簽訂的《建設漿紙原料林基地項目備忘錄》;黃岡林業退回所有收購的自營林地和林地權證,黃岡市政府支付3.68億元本息和1.5億元增值收益收回林地權證。 林漿紙項目還未建成,造紙項目就已“夭折” 2017年8月28日,人民日報在《向污染“保護傘”開刀問斬》一文中提及,“誰也沒想到,晨鳴紙業在黃岡市南湖工業園的130.6萬噸造紙項目會被叫!币鹆藰I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 對于造紙項目,晨鳴紙業董秘肖鵬曾經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稱,“報道出來,很多股東也在追問,公司在黃岡只有林漿項目,從未有過造紙項目規劃”。130.6萬噸的造紙項目“是政府的宣傳”。 盡管肖鵬斷然否認曾有過造紙項目的規劃,但他卻坦言,目前長江兩岸只有晨鳴紙業有在建項目,去年該項目與眾多長江兩岸的工業項目一同被叫停,后來又進行了環保論證,證明上馬項目對環境沒有危害,復又開工續建。 在2016年12月14日《黃岡市人民政府關于中央環保督察組D1206A001號交辦件辦理情況的報告》中詳述了該項目在建過程中的波折。 黃岡晨鳴項目原名全稱為“黃岡晨鳴林漿紙/纖紗一體化項目”,原來,2016年3月至6月,諸多長江兩岸工業在建項目被叫停后,當地政府組織全國知名專家,組成三個調查組,對黃岡晨鳴項目的工藝路線、技術裝備、環境影響、投資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專題調研和重新評審,形成了對黃岡晨鳴項目的評估意見。認為“黃岡晨鳴項目符合國家制漿造紙產業政策,項目設計符合國家制漿造紙清潔生產評價指標的各項指標要求”。 2016年6月12日,湖北省政府辦公廳批轉湖北省發改委《關于黃岡晨鳴林漿紙/纖紗一體化項目建設方案優化有關情況的報告》以及省領導的批示意見,同意該項目在停建造紙項目、并實現對長江“零排放”的基礎上復工建設。停建已審批的造紙項目,從‘林漿紙/纖紗一體化’轉向‘林漿纖紗一體化’”。 晨鳴紙業在公告中還表示,未來黃岡漿紙項目將積極開拓海外資源市場,通過進口木片等滿足生產需求。截止2018年3月31日,黃岡林業的林地累計投入成本為人民幣3.71億萬元,黃岡林業所有林地清退后預計虧損人民幣171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人民幣1672萬元。 晨鳴紙業的“黃岡之旅”經歷了很多的波折,項目審批就花費了十年時間,2016年造紙項目又被停建,而現在黃岡林業自建林地又要退回給黃岡政府。一方面可以看出國家對于環境保護和天然林的保護措施越來越深入。不過對于晨鳴紙業來說,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損失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時間,隨著國內紙包裝市場的快速發展,各大龍頭紛紛搶占市場的關鍵時期,晨鳴紙業在黃岡項目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才是最大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