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人民日報指出現階段快遞包裝存在嚴重的浪費和污染等問題,督促快遞行業轉型發展,為現階段污染嚴重的快遞行業敲響了警鐘。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快遞業興起并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快遞運輸環節成為網上購物滿意度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網上購物涉及買家、賣家、快遞公司三方,責任的不可區分性使得眾商家單純的依靠增加包裝物和填充物等低成本的做法,保障商品運輸途中的完整性和網上購物的滿意度。網購規模的不斷增加,過度包裝及包裝物污染等問題對環境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在電子商務深化發展的背景下,快遞綠色、輕型化發展受到國家和相關企業的重視,未來快遞行業的轉型升級備受關注。
市場現狀:電商蓬勃發展,快遞過度包裝引發深思
據統計,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為313.5億件,共耗用編織袋約32億條、塑料袋約68億個、包裝箱37億個、膠帶3.3億卷。在行業嚴控成本的影響下,快遞用塑料包裝多為不可降解的劣質塑料制品,其成份和數量對環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應從各級政府,電商平臺、快遞公司和消費者全角度切實推行快遞包裝轉型,促進快遞行業的逐漸向“輕型化”和“綠色化”的方向發展。
國家層面: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剛性標準,加強監管
解決快遞包裝過度和包裝浪費等問題需要從國家法律層面出發,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嚴格規范剛性標準,加強對快遞行業過度包裝的法律約束和制約。2016年8月出臺的《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實施方案》鼓勵包裝綠色化和減量化發展,為快遞行業的轉型提供了政策方向。2016年以來,政府及相關部門更是針對快遞物流業的發展制定了嚴格的約束標準,為快遞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政策保障。
雖然政府積極出臺相關政策保障發展,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政策對快遞包裝進行嚴格的規范。未來,國家及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從消費者、平臺公司和監管部門的角度設定完善的法律制度,約束快遞過度包裝行為,為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促進轉變物流業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鼓勵各級政府不同網點設置快遞分類回收站,為快遞包裝的分類回收提供可行性的方案。
企業層面:平臺公司積極布局,探索綠色減量措施
在政策約束的背后,還應適度放手鼓勵平臺公司從企業角度找到解決當前快遞過度包裝和包裝物污染等問題,促進行業的轉型升級。企業層面涉及電商平臺和物流公司,在國家政策的促進下,電商平臺和物流企業加快布局,積極探索快遞包裝新型發展模式。電商平臺鼓勵使用綠色包裝郵寄快遞,并選擇合適的包裝箱避免過度包裝和浪費,加大對包裝物的回收力度。物流公司規范快遞員的分揀行為,逐步推動快遞物流的自動化發展,一定程度上減輕快遞包裹野蠻分揀等現象。
終端層面:消費者轉變意識,讓垃圾回收落在實處
在政府政策和平臺公司的積極推動下,消費者作為終端層面的踐行者和促進方,應積極的踐行快遞包裝“綠色化”、“輕型化”的發展理念,將行業的轉型發展落到實處。在終端消費領域消費者應與平臺方相互促進,加大宣傳,轉變消費者的觀念,有意識的對包裝物進行分類處理,積極配合快遞員對包裝物的即送即收,增加回收率。未來,各環節積極促進快遞包裝減重、綠色發展將有利于推進快遞行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