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生產過程中的結垢現象,對生產操作、生產成本、設備以及成品紙的質量影響十分巨大,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造紙生產過程中的結垢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問題,能夠引起結垢問題的因素有:無機物垢(硫酸鋇、草酸鈣、碳酸鈣沉淀、填料垢等);有機物垢(樹脂、松香膠、水解后的合成膠);微生物等。
結垢對造紙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產生極大危害,如:
1)成形網、壓榨毛毯、干毯粘上絮聚物沉淀后,影響脫水效果,降低其使用壽命;2)因樹脂障礙造成的粘輥、粘缸、斷紙;
3)烘缸內壁和表面的結垢會降低烘缸的總傳熱系數,導致能耗上升和成紙質量下降;4)結垢問題會制約造紙廠封閉循環用水,引起生產過程的波動,環境保護的壓力加大。
5)結垢問題帶來成品紙質量的危害,表現在紙頁勻度和強度下降,成品紙產生斑點和孔洞等。
還可以列出來不少,結垢的類型歸納下有這些:
無機物垢
硫酸鈣及明礬沉淀
由于許多造紙廠對明礬加入量的控制很不準確,造紙過程中含有大量的明礬,遇到系統中網部噴水管或其他地點pH值較高時,就會在成形網上和其他設備表面產生明礬絮聚物沉淀。
與此同時大量的硫酸根離子在白水循環過程中不斷增加,與系統中的鈣離子形成沉淀。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合理使用明礬,減少明礬用量或使用明礬的替代品如PAC(聚合氯化鋁)或鋁酸鈉可解決此類問題的發生。
草酸鈣
酸鈣是因生產過程中漿料洗滌不凈或腐漿現象而產生,現在中性施膠技術的推廣應用,引起腐漿的微生物繁殖速度比在酸性系統中快得多。
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受微生物影響產生草酸等低分子酸,從而與鈣離子形成草酸鈣類沉淀。因此,加強漿料的洗滌,加入防腐劑如有機硫、有機溴和含氮硫雜環化合物。
填料垢
生產過程中大量填料的流失是引起填料垢的原因,因此,提高單程填料留著率是解決填料垢的關鍵。在生產過程中可使用助留劑如PAC、PAM、PEI等以提高填料單程留著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