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今日就我國荒漠化防治的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監測顯示,與2009年相比,我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呈現“雙減少”,荒漠化防治工作成果顯著。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的目標,我國將利用三年時間把納入規劃的1700萬畝嚴重沙化耕地全部退耕還林。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表示,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措施,我國的荒漠化面積持續縮減、生態功能增強,荒漠化防治工作成果顯著。與2009年相比,2014年全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呈現“雙減少”,分別減少了1.2萬和9900多平方公里;沙區植被平均蓋度增加0.7個百分點,年均沙塵天氣次數比上個監測期減少了20.3%。
然而,我國依然是全球荒漠化、沙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哪恋爻^260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超過170萬平方公里,還有3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明顯沙化趨勢。張永利表示,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的目標,我國將繼續加強原生植被保護,建設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完善荒漠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利用三年時間把納入規劃的1700萬畝的嚴重沙化耕地全部實施退耕還林,至少投資272億元。
目前全國832個貧困縣,有290個在沙區,三成的貧困人口主要生活在西北荒漠化地區。張永利表示,由于荒漠化、沙區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契合度高,下一步將把防沙治沙與扶貧緊密結合,在工程規劃和資金投放上對扶貧重點縣采取優先。選擇那些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造林綠化、承擔封禁保護任務,獲得相應的勞務收入和政策性收入。發展特色林果產業,大棗、沙棘、枸杞等特色產業,以及飼料加工、中藥材利用、沙漠旅游等,增加沙區群眾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