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已然逝去647年之久的元代農學家王禎入選“造紙工業世界名人堂”。此次入選是繼蔡倫之后,我國第二位造紙印刷業的大師得此殊榮。
卓創資訊造紙業分析師張雪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造紙行業整體呈現需求低迷,產能過剩的局面,紙企低價競市,利潤空間十分微薄,部分紙企因缺乏競爭力,已經虧損。據卓創資訊監測的數據顯示,雖然9月份是造紙行業傳統旺季,但包裝用紙整體開工率不足80%,而被業內人士看好的生活用紙,由于近幾年新增產能量遠遠超過市場需求量,9月份整體開工率僅在65%左右。
此外,“從利潤方面來看,2015年9月份,瓦楞紙凈利潤不足6%,箱板紙僅在2%左右徘徊;生活用紙市場因競爭激烈,絕大部分小型紙廠已經在成本面附近操盤,虧損的企業也不在少數!睆堁┧筛嬖V記者。
需要看到的是,我國的造紙業的不景氣狀況早已持續多年。另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機制紙及紙板的產量累計同比增長2.80%。2015年1至6月,該產量數據累計同比中,3-5月均為負值。截止至6月底,機制紙及紙板的產能累計同比增長僅為0.25%,造紙行業的需求依舊處低迷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需求低迷,產能過剩等因素外,我國的造紙企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便是對國外的進口紙漿依賴度過高。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造紙產業對于國外的進口紙漿依賴度高達60%。這意味著,國外的紙漿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將會對我國的紙業造成不容小覷的影響。
與此同時,我國的造紙市場與國外市場相比仍有差距。張雪松透露,這差距主要表現在國內造紙市場的集中度不高,小型企業的數量相對較多。以生活用紙市場來看,目前部分發達國家生活用紙集中度已經高達70%以上,而我國不足50%。相信隨著國內環保要求從嚴、淘汰落后產能以及在行業激烈的競爭下,部分小型紙企將被淘汰出局,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攀升。
除此之外,我國的造紙企業多年來屢屢遭受“雙反”等調查。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的相關資料顯示,從1997年至今,中國的造紙企業涉及國際貿易的救濟措施案共有46起(含反傾銷27起、反補貼1起、“雙反”7起、保障措施11起)。其中,外國指控中國企業的便有37起,占比高達80.4%。然而,中國企業指控國外企業的卻僅有9起,占比達19.6%?傮w數量呈明顯上升的態勢。
面對以上行業內出現的重重困境,張雪松表示,要想改善我國造紙行業的現狀,則需要企業自身和國家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首先,有能力的企業應該加強林漿紙一體化。從生活紙發面來看,目前海南金紅葉及重慶理文做得較出色,由于原料自給自足,很好的控制了成本,更好的發揮了紙品的競爭力。其次,企業還應順勢發展,充分借助“互聯網+”及“工業4.0”的力量,以實現我國造紙企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此外,作為國家的監管部門,應及時淘汰落后的產能,加強對我國環境的保護,并嚴抓新增項目的審批,對于行業的發展,起到監管、引導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