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呼喚 開日照市工業強市先河
上世紀90年代,日照港建成后,日照市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然而,日照市也面臨工業基礎差、小而散、基礎薄弱的問題。基于此,日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港口立市、工業強市、科教興市、生態建市”發展思路,建設大項目成為日照市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根據國家項目建設部署,森博項目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紙是人類文明的載體,是“軟鋼鐵”,人均用紙量的多少和檔次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2001年,美國人均用紙量約311公斤,世界人均用紙量約為45.3公斤,中國只有29公斤。以木漿為主要原料的紙種和高檔紙供不應求,必須大量依賴進口。當時國內造紙原料主要是草漿,木漿僅占18%,發達國家木漿比重高達95%以上。那個時候,草漿耗水是木漿的20多倍,且造成的污染很難根治,而木漿生產已有成熟的防治污染技術,在國內建設木漿項目是解決高檔紙的原料依靠進口、大幅度降低造紙污染、實現漿紙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爭辦木漿項目是歷史提供給我們的機遇,從1991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劃委員會批準《中外合資建設山東日照黃海木漿有限公司項目建議書》,到2000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日照森博漿紙公司走過了10年布滿荊棘與坎坷的艱辛審批歷程。
森博漿紙項目是在日照市現代化工業大項目建設起步階段引進的。該項目采用世界一流的工藝技術裝備,生產國內急需的木漿、白卡紙板等高檔產品,是日照市臨港大工業結的第一個碩果,堅定了日照市建設現代化工業的信心,還帶動了后來的鋼廠、威亞等一大批大項目的招商和建設。可以說,亞太森博是日照市大力推進“工業強市”和“藍色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招商引資 實現強強聯合
森博一期項目順利投產后,肩負起了“工業強市”領頭羊的重任。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國有的森博也面臨環保、資源、資金、人才等困難和瓶頸,引進國外戰略合作伙伴,加快重組,做大做強,成了多方人士的共識。為此,森博一直致力于尋求實力雄厚的戰略合作伙伴,并與多家世界著名的漿紙企業進行了商談。
與此同時,國際漿紙翹楚——新加坡金鷹集團主席陳江和先生也在國內尋求發展機遇。陳江和先生祖籍福建省莆田市,是著名的愛國華商。他1967年開始創業,20世紀初已發展成一家綜合性跨國工業集團,建設并運營著世界上最大的木漿廠,集團在資金、技術、人才、原料供應等各方面實力雄厚。
在了解了對方雄厚的實力和先進的理念后,森博與金鷹集團一拍即合,最終達成合作共識。2005年8月19日,金鷹集團收購山東日照森博漿紙有限責任公司90%股權,并開始在新的管理團隊帶領下運營。
此次強強聯合,對發展日照市經濟、提升日照市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當時的省主要領導對此給予高度肯定。這個項目也是當時山東省歷史上最大的單項招商引資項目,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山東省造紙行業在全國的地位。
此次合資對中國造紙行業影響深遠。合資之后經過技改和擴建,亞太森博木漿產量占全國的22%,占山東省的44%,可以說,亞太森博提供的木漿,既替代了進口,提高了國產紙張的質量,又因靠近市場降低了國產紙的成本,也為廣大消費者帶來了實惠。該項目對改變我國造紙產業的原料結構、提供環保水平、推動產業升級、改變我國木漿大量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有重要意義。
十年發展 交出一份出色答卷
作為日照市臨海工業的代表,經過十年發展,亞太森博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該公司總投資從29.3億元到179億元,從單個漿紙工廠到依托該工廠形成了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制漿造紙和印刷包裝產業集群。
合資十年來,亞太森博在日照市投資了140多億元進行項目擴建,累計生產漿紙900多萬噸,紙板近200萬噸,創造了45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除了向海關繳納的關稅和增值稅累計45億元,累計繳納國、地稅收近20億元。十年里,亞太森博實際利用外資11.5億美元,占全市同期實際利用外資的近30%,為全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近日,基于對亞太森博業內標桿引領、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知名度的高度認可和充分肯定, 國家工信部等部門批準同意亞太森博為國家標準《漂白硫酸鹽木漿》制定修訂的主要起草單位。
曾經參與、推動亞太森博項目合資的日照市老領導對此次企業改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說,現在回過來看這個項目,要理性地看待。第一,這個項目帶動和促進了日照的對外開放,日照從森博漿紙合資開始,才走上了大規模的對外開放之路;第二,這個項目帶動促進了港口的大進大出和進步發展;第三,這個項目也帶動促進了日照整體經濟的發展。日照近十年GDP 攀增了近五倍,這個是不得了的,亞太森博的作用功不可沒。
關于亞太森博
亞太森博(山東)漿紙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木漿生產企業,運營著目前世界上單條規模最大、工藝技術裝備和環保水平領先的木漿生產線,是漿紙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綠色發展的標桿企業。該公司秉承“利民、利國、利業”的經營理念,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已累計投入9000萬元用于救災、文化、教育、扶貧、環保等社會公益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