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中國的造紙行業掀起一波又一波大躍進,在產能已經過剩的情況下,在建或業已建成的紙業項目合計超過5000萬噸。在網上度娘“百萬噸造紙項目”,滿屏都是有關各地“大干快上”的百萬噸級特大型紙業項目的新聞,讓人觸目驚心。
造紙業大力擴張的主要依據何在?
關于上造紙項目的依據,我們發現所有的立項說明中,均提到兩個方面,一是過去二十年中國造紙業發展迅猛,二是中國人均用紙量非常低。
200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北京世界包裝大會上表示,過去五年中國包裝印刷業年均增加高達14%。在2009年6月24日中國包裝聯合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亞包聯主席、中包聯會長石萬鵬指出,包裝工業年生產總值近五年來,每年平均以20%的速度遞增。
很多包裝紙項目根據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及紙包裝工業的發展趨勢,預計紙及紙板需求量到2010年和2015年,與2005年比,箱紙板需求量變化為:1022.92→1368.9→1747.1(萬噸);瓦楞原紙需求量變化為:985.47→1318.78→1638.14(萬噸)。從而推定中國包裝紙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中國造紙協會2013年度報告顯示,我國2001年人均紙的消費量只有29千克,只相當于美國同期的1/10。近10多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消費能力的提高,紙的人均消費量有明顯提高,到2013年人均紙的消費量達到72千克,和美國下降趨勢相反,我國人均紙的消費量不斷增加。這正說明,我國經濟發展對包裝紙箱的需求潛力是巨大的。
中國紙業消費量很可能已經達到上限
顯然,中國紙業人士作出了錯誤的預判,他們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時忽略了中國經濟歷來都呈波動變化的且受政策因素影響較大這一現實情況。事實上,2012年中國用紙消費達到頂峰,2013年減少2.65%,2014年由于市場需求繼續疲弱,或許出現連續兩年的負增長。
人人都知道中國人均用紙量是美國的1/10,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中國人均的收入連美國的1/10都不到。不僅如此,在這1/10不到的收入中,還有很大部分要用于家庭教育、住房、醫療和養老的支出。特別是08年之后,中國居民的工資實際上遠低于印鈔的速度,中國人的真實消費水平呈現下降趨勢。
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那就是中國的基尼系數高居世界前列,中國85%以上的人口實際上消費能力是極低的。此外,中國政府控制著絕大多數資源,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抑制了紙的消費。
因此,2012年中國造紙業很可能已經觸及到了天花板。之后,上升勢能不足,下跌勢能越來越大,中國紙業的市場需求正在持續走弱。
紙業市場的天花板越來越低,造紙企業需要重新規劃企業發展戰略
不僅于此,中國經濟正步入結構性調整的關鍵時期,中國經濟面臨很大的風險,如果不能實現軟著陸,紙業市場的天花板甚至可能會降低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水平。
近幾年來,中國一直受到房地產泡沫、外資撤離、內需不足、制造業大量失業等問題的困擾。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居民的日常消費正受到住房、養老、醫療、教育四座大山的擠壓,事實上很多家庭已經開始在吃穿用度上節省開支了。這就意味著包裝用紙和生活用紙的需求量會降低。
禍不單行,中國造紙業還面臨著一個時代變遷的問題。目前電子媒體的擴張極為迅猛,傳統的紙質書刊畫冊、報紙雜志已經被電子媒體蠶食掉相當一部分比例。2014年,歐盟幾個國家的電子書均已超過紙質書刊。
為此,歐芬匯川更是一口氣關掉三家造紙廠,美國最大的銅版紙企業慘被低價收購,中國出口的新聞紙和銅版紙也呈下降趨勢。可以預見,印刷用紙很可能還要大幅萎縮。
另外,在中國的包裝印刷行業有很大一部分用紙是直接隨著出口產品輸送到了國外,實際上并不是中國人的用紙量。隨著外資企業的大量撤離,將來這一塊的用紙量會進一步地減少。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造紙業歷經30年的經濟繁榮,在2012年達到頂峰后,正在進入下滑通道。因此,中國紙業的消費量很可能已經達到上限,且未來若干年將在下滑中度過。極端情況,中國甚至不排除重回用紙需求極為慘淡的毛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