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如何治理中國式“產能過剩”
 
http://www.hnckzkzs.com  2014-11-03 學習時報

  產能過剩的現狀、本質和風險

  化解產能過剩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對此我認為,要“認清一個現狀,看清一個本質,防范三個風險”。

  一個現狀就是,當前的產能過剩并不是一般性、周期性的過剩,而是嚴重的、長期性的過剩。從范圍上,不僅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造船等統產業存在過剩,而且光伏、風電等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存在過,F象。從危害程度上,部分行業產能利用率不到70%,行業經營效益普遍大幅下降,企業大范圍難于盈利、積累能力和技術進步受到嚴重影響。從時間預期上,一般而言,在經濟高速增長期,產能過剩屬于周期性現象,但目前正處于經濟轉型的攻堅期,國內外需求萎縮成為新常態,化解產能過剩變得更為棘手,因此產能過剩的持續時間將會更長。

  一個本質就是,我國的產能過剩是由政府過度干預和市場競爭不足引起的。在健全完善的市場體制下,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然表現,正是這種過剩壓力推動了市場競爭,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才會起作用。但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不成熟的我國而言,產能過剩則與政府行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由于政府對微觀經濟的過度干預,如稅收減免、財政補貼、低價供應土地等生產要素,人為地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使企業低估真實的生產成本而高估盈利能力,導致市場協調供需均衡的機制難以有效運轉。在經濟偏熱時,產能過剩“礁石”很容易淹沒在經濟“泡沫”中,一旦遭遇突發事件使“泡沫”破裂,則問題暴露無遺。所以,市場經濟體制扭曲是我國出現產能過剩頑疾的本質所在。

  在當前情況下,注意防范轉型難度加大、金融風險匯集和社會矛盾累積等三大風險。產業轉型方面,鋼鐵、有色、建材等傳統產業經濟效益急劇下降,企業由于嚴重虧損無力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這必然使得我國亟待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遭受長期性傷害,而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能過剩則嚴重打擊了社會投資的信心,也使我國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愿望蒙上了一層陰影。金融風險方面,多數產能過剩行業都屬資本密集型,前幾年大規模集中投資意味著即將處于大規模集中還貸期,加之目前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更加復雜,使得金融在債務規模和復雜性方面的風險不斷匯集。社會穩定方面,去產能必然伴隨著大量結構性失業,在嚴重過剩行業企業較集中的聚集地,區域性社會不穩定風險加大,有引發全局性政治經濟風險的可能性。

  明確一個思路完善四個體系

  在如何治理中國式“產能過剩”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既不能機械套用西方經濟學方法,更不能簡單地靠行政命令,而是應把治理產能過剩與深化改革創新有機融合在一起,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加快行政管理體制和財稅體制改革,管住政府那只“閑不住的手”,建立起市場化手段化解產能過剩的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具體而言,應“明確一個思路,完善四個體系”。

  明確“主要通過收縮供給來化解產能過剩”的思路;膺^剩產能無非兩種途徑:一是在需求端做加法,即通過擴大總需求來吸納過剩產能,但這或許只能暫時緩解當前的過剩,并可能導致新一輪的產能過剩。二是在供給端做減法,也就是通過限制供給、淘汰落后產能等,使得產能利用率進入合理區間。在中國經濟增長出現結構性減速,潛在增長率下一個臺階的情況下,指望經濟復蘇來提升產能利用率顯然不夠現實,因此,通過收縮供給、主動去產能才是化解過剩產能的必由之路。

  圍繞收縮供給,建議完善以下四個體系。

  一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具有淘汰落后產能、矯正產能過剩的自然功能,但目前這個市場競爭法則卻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理應加快建立產能過剩的市場矯正機制,在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的基礎上,完善要素市場體系,保障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奠定市場發揮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引導企業主動調結構、加快升級,引導社會資本加快流向有前景的新興行業,堅決避免“優不勝、劣不汰”現象。

  二是完善產能過剩監控和考核體系。增強中央與地方互動,建立產能過剩信息預警機制,完善產業監測統計制度,認真做好產業發展形勢的監測和分析,對重點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及時發現產業發展中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發布全國及各地產能利用、市場供需等信息。修改完善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明確把土地消耗、資源強度、生態環境狀況及政府債務水平等反映資源能源消耗、社會發展情況的指標納入政府考核,推動各級政府減少審批管理,慎用產業政策,管住投資沖動。

  三是完善產能過剩法律法規支撐體系。在河北考察期間,石家莊、保定等一些地級市反映,目前地方上根據上級部門要求,拆除的部分企業和設備并不在國家淘汰序列,以致化解過剩產能缺乏足夠的政策依據和法律支撐,目前單純用行政手段很容易引起一些社會問題。因此,建議加強化解過剩產能的系統性立法研究,出臺可操作性強的政策及標準,確;膺^剩產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是完善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體系。目前部分傳統行業和新興產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同時,高端服務業及高新技術領域卻存在嚴重供給不足,這反映了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因此,化解產能過剩,需要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并舉。結構調整涉及對存量資本進行優化配置,就是在企業重組并購中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由資本市場而不是行政干預來調整產能。由于大量產能過剩是因為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唯有通過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才能沖出低端過剩的重圍,闖出新天地。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嚴禁對個人、實體、民族、國家等謾罵、誣蔑、誹謗!
 
用戶名   匿名發出 
  相關新聞  
  ·山西環保大檢查嚴查工業園區和排污企業  ·大王制紙增加中國與泰國紙尿褲產能
  ·萬億資金助力水污染防治計劃  ·河北力推節能減排 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7.67%
  ·環保出利劍 生產者違法成本大幅提高  ·材質日趨環保 壁紙市場熱度走高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