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鉛印到激光照排:中國印刷業發展歷程
 
http://www.hnckzkzs.com  2014-09-29 中國新聞出版網

  從鉛印到激光照排,從“北書南印”到三足鼎立,從只印書刊到商機無限……經過65年的技術追趕,這片活字印刷術的發源地實現了向印刷大國的跨越,在向印刷強國進發的路上,開拓的腳步永不停歇。

  現如今,走進一家書店,讀者們在感慨于圖書品種豐富的同時,也會不由得欣賞起書籍精美的印裝工藝;從專門為新聞出版業服務,到從事為各行業“穿衣戴帽”的包裝印刷、商務印刷,傳統的出版物印刷企業正實現多元經營,提供全方位服務;人們不僅習慣于利用快印解決工作學習所需,時下流行的網絡在線定制個性印刷品讓印刷以更輕松、柔和的方式滲透進大眾生活。

  傳承:手工玩轉“鉛與火”

  走訪印刷企業,無論是銅像還是掛畫,人們最常見到的古代人物形象就是畢昇。新中國成立初期,畢昇的“背影”仍依稀可見。當時的印刷業以鉛字印刷為主,手工工序繁多,正是活字印刷技術的延續。

  “先要熔鉛,然后鑄字,鑄完的字要放到排字架上,由揀字工揀字。揀完字以后先拼版,揀字、排版之后便是校對人員進行校對,接下來就是澆鑄紙型,紙型出來后就可以制作鉛版,印出樣張。”北京新華印刷有限公司生產部調度張如對鉛字印刷的工藝流程了如指掌。這是因為他1981年到原北京新華印刷廠參加工作時,印刷生產仍以鉛字印刷為主。一直到90年代初,鉛字印刷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鉛印時代,不僅印前、印中環節費時費力,印后同樣要靠手工。“改革開放前,我國印后裝訂還沒有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印刷廠里裁紙機都比較少見,我們用來裁頁的工具和中國共產黨黨旗上的鐮刀是一樣的!睆氖卵b訂工作已63年的印后專家王淮珠告訴記者。

  鉛字印刷時代,不僅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大量的鉛還會影響工人身體健康、污染環境。鉛排車間、裝訂車間的每個工人都迫切希望有一種先進技術能夠替代原始的勞作。

  激光照排技術的出現,讓“光與電”照亮了印刷企業工人的希望。20世紀80年代末,王選所領導的科研團隊研制出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新聞出版全過程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技術革新給印刷業帶來全新改變。北京新華印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樹文告訴記者,北京新華印刷廠于80年代成立了激光照排車間,車間可直接用電腦完成圖書內容的錄入、排版、輸出膠片等程序,運用激光照排系統后,僅文字錄入一項效率就提高了3倍以上。

  在上海數字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潘曉東看來,改革開放后,中國印刷業發生了質的變化。外資、民營企業進入市場,大量先進的海外印刷設備被引進到中國,提升了國內印刷的產能和水準。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深圳和香港地區因為貼近市場,較早接受西方理念,把持著國內的高端印刷市場,當時我國出現了“北書南印”的現象,這是北京、上海等地區印刷企業的長久之痛。潘曉東告訴記者,198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提出了“積極發展印刷事業,切實改變書刊印刷管理不善、設備陳舊、技術極端落后、生產能力不足的狀況”,其中著重指出要對北京、上海地區16個廠進行技術改造。從此,我國印刷業開始了真正起步,設備陳舊、理念落后、人才匱乏等一塊塊“絆腳石”被逐漸移開。如今“北書南印”現象已經徹底改變,根據近日發布的2014年中國印刷企業100強排行榜,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分別以48家、13家、11家位居前三。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嚴禁對個人、實體、民族、國家等謾罵、誣蔑、誹謗!
 
用戶名   匿名發出 
  相關新聞  
  ·北京擬案處罰環境違法單位 印刷行業在列  ·印刷產業發展加快 國內包裝印企發展新趨勢
  ·中國造紙業對印刷業的影響  ·海南省進一步規范內部資料出版物印刷
  ·短版印刷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印刷包裝企業即將進入戰略管理時代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