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市圍繞打造“生態城市、美麗煙臺”,不斷加大結構調整、污染減排和環境管理創新力度,環境綜合整治逐步深入,生態城市建設成效明顯。市環保局總工程師王鈞介紹,“十二五”以來,全市共實施了133個二氧化硫減排項目、84個氮氧化物減排項目和700多個化學需氧量、氨氮減排項目,套子灣二期和牟平污水處理廠等一批對“十二五”減排工作意義重大的重點項目相繼開工。煙臺完成了100多個結構調整項目,淘汰水泥立窯生產線20多條,落后造紙生產線13條,削減23萬千瓦機組容量,關停小印染和小粉絲企業30多個。截至目前,煙臺納入國家和省減排責任書的24個減排項目已完成20個。
煙臺對大氣污染防治出“重拳”,出臺了《煙臺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每月通報六區空氣質量改善排名并在媒體公布,每季度兌現考核獎懲。一批環境違法企業、建筑工地及環境違法行為受到嚴厲查處和曝光。推進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分三個時段,在市區建設9個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目前已取締“禁燃區”內分散燃煤鍋爐18臺。
環保產業從業人員3.8萬人
水源地保護和重點流域綜合整治方面,煙臺也取得了明顯成效。煙臺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治理的意見》及考核辦法,實行“河長制”、生態補償機制等多項長效管理機制和工作舉措,確保三年內“門樓水庫水質指標達到Ⅱ類地表水標準,總氮指標達到全省同類地區先進水平”。去年底,重點河流氨氮平均濃度較往年下降8%,重金屬濃度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三類標準,地表水水質狀況全省排名第二。
環保產業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全市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從業單位208個,從業人員3.8 萬人,營業收入375.5 億元,營業利潤72.2 億元,稅收26.3 億元,出口合同額13.8 億美元。31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中,擁有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的21戶,擁有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企業9個。
將加大環保企業招商引資力度
煙臺環保工作近年來取得新進展,環境保護總體向好,但在改善空氣質量、節能減排、河道及水源地保護等方面還存在改進的空間。為此,市政府已明確把環保產業列入全市經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并把編制環保產業規劃作為先期啟動規劃編制的28個產業行業之一。
在工作推進上,培強做大現有產業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現有骨干環保產業企業的支撐帶動作用,研究出臺扶持引導政策,促其進一步做大做強。確保到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節能環保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0億元,利稅2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節能環保企業達到30家,成為全市新興經濟支柱產業。
環保類企業招商引資力度也將加大。煙臺抓住我國向外資和民資開放節能環保產業帶來的新機遇,圍繞環境需求、企業需求和消費需求,大力引進能源節約、新能源利用、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的新企業、新產品、新技術。圍繞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土壤污染治理、環保服務和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等五大領域,煙臺招引一批污水處理、污泥處置、大氣污染防治、電廠脫硝、固體廢棄物處置、重金屬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技術項目落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