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29日,川南竹產助農增收現場會在宜賓、瀘州兩市舉行。圍繞“初級階段的四川竹產業如何提質增效”這一議題,四川省林業廳、省委農工委、郵政儲蓄等相關部門以及涉林企業、合作社代表獻計獻策。
四川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認為,在推進竹產業發展中,把握“生態優先、市場導向、轉型升級、集群發展”四個堅持;通過培育資源基地、完善初高級加工、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加強科技研發推廣、落實惠農政策補貼、搭建興產服務平臺六個方面將助農增收落到實處。
四川省科技廳副巡視員孟愛國介紹說,今年4月份,川南經濟區首次聯席會議上,自、瀘、內、宜簽訂了《川南經濟區合作發展協議》,竹產業在園區布局、招商引資、產業結構等方面宜充分利用川南打造經濟一體化的契機,建立川南竹產業發展聯盟,構建資源信息、技術服務共享的長效機制,提高企業、竹農的組織化水平,實現抱團發展。
在金融助農方面,省郵儲銀行副行長周廣明表示,將積極創新金融產品,結合竹林的經營規模、生長周期、收益時間等,為業主量身定做適宜的借貸服務,降低融資成本,充分釋放林權改革的資本紅利。
據悉,四川省竹林面積1700萬畝,居全國第一,而綜合產值不足江蘇省1/4,僅為浙江安吉縣約1/10。作為重要的富民工程,竹產業發展將融入烏蒙山區扶貧開發、長江經濟帶建設、川南經濟增長極培育等發展戰略中,力爭到2020年,川南20縣(區)竹林面積發展到900萬畝,其中,現代竹產業基地要達到總數2/3,即600萬畝;竹業總產值350億元、農民人均竹業收入超過500元,分別比2010年翻兩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