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季學期開學,上海中小學生將再次拿到帶有綠色環保標志的新教材。《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日前在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采訪時,有關負責人非常自信地告訴記者,經過連續兩季教材的綠色印刷,上海已經可以確保實現每本基礎教育學段的教材,包括教師參考資料,都是“綠色”的,這個“綠色”不僅體現在成品上,還體現在印制的每個環節中。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上海的這份自信,源于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書綠色印刷監管模式——嚴厲的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
不符標準“一票否決”
記者從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拿到一份“滬新出聯(2013)1號”文件,這是一份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聯合下發的《關于開展本市中小學(幼兒園)教材綠色印刷工作的通知》。該《通知》不僅明確劃定了出版、印刷、發行和質檢各個部門的責任歸屬,還對違規行為給出了嚴肅處理意見,即一旦發現不符合綠色印刷標準,將取消印刷單位的印刷資格,同時,也取消出版社繼續出版該教材的資格。
《通知》下發后,上海市教委一位工作人員明確表示,取消出版資格不是僅僅取消這家出版社的資格,同時取消這家出版社所屬集團旗下別家出版社的資格。絕不允許出版集團所謂的內部“消化”,絕不會在一家集團內部兜轉。
這樣的處罰不可謂不嚴厲。
2014年春季教材印制前,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和上海市教委相關部門對所有承印上海教材的印刷廠(包括上海市內13家、外省市12家)進行了一次拉網式檢查,檢查的重點則是印刷廠的材料倉庫,看教材的印制材料是否專人專管,有無質檢站的綠色環保證明。
財政補貼重點傾斜
在管理方面,為了幫助企業達到綠色環保要求,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和上海市教委還制定了非常人性化的措施——全程監控和財政補貼,即委托上海市印刷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對教材綠色印刷進行過程監控,對教材印制過程中的原輔材料和半成品進行環保檢測,發現問題后允許企業及時整改,同時對承印教科書的印刷企業,給予每令紙20元的財政補貼。
對于財政補貼,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印刷管理處處長周建平表示:“補貼的最終目的是必須使用綠色環保材料。”他說,因為教科書綠色印刷要用最好的環保材料,所以國家才補貼,也正因為如此,上海的補貼在平均水平的基礎上就有所傾斜,比如彩色印刷一個色令補貼2.5元,黑白印刷是75元,教參則可以達到95元以上。
靠前檢測抓住源頭
眾所周知,綠色印刷教材的“綠色”主要體現在所用材料上。如在油墨方面采用的是獲得環保標志認證的膠印油墨;在黏合劑方面采用了安全性更高的熱熔膠;紙張方面則一般選用再生紙、本色紙和經過認證的FSC紙張。盡管國家有要求,承接教材印制任務的印刷企業必須是獲得國家環保部門綠色認證的企業,但是,所用材料如有問題,成品也就無從保證了。上海實施靠前檢測無疑起到了抓住源頭的作用。
周建平認為,抓住了原材料這個源頭,便理清了責任,F在出版社和印刷廠不僅不再有推諉扯皮的情況發生,各自形成了一套管理機制外,由于采用了最好的印制材料,上海教科書不僅化學檢測達到了綠色環保,物理檢測的質量也明顯提高。
編后中小學教科書實施綠色印刷是轉變印刷業發展方式,推動生態文明、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然而,在轉型發展過渡期,如何將這一惠民實事做好,則需要管理者的創新與智慧。上海的做法值得關注。
去年秋季和今年春季,上海市已經連續兩季全市基礎教育學段(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所有教科書實現綠色印刷,全體青少年兒童受益。但更具有意義的是企業態度的轉變,從一開始的情緒抵觸,到現在的爭著搶著印、主動高質量的印,背后就是上海逐漸摸索出這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書綠色印刷監管模式。這種模式或可成為樣本,如能在全國得到推廣,對目前教材真正做到綠色印刷將是極大的推動。
|